基于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传输调控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63427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poof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是一种沿金属周期性结构表面进行传输的电磁波,它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相似,在垂直于金属表面的方向上呈指数衰减,其传输模式是表面波且具有慢波特性。由于金属中等离子体谐振频率远高于微波太赫兹频段,金属在此频段表现为理想导体而非等离子体,目前SSPP传输结构为周期性亚波长孔槽金属表面结构,所以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传输特性还受传输结构参数的影响,因而也更具有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对基于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传输调控器件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与成效如下:研究了一种非对称型SSPP传输结构的色散特性,确定了金属层刻蚀的凹槽深度是影响传输特性的主要因素。根据设计的工作频段确定了传输结构的尺寸,通过仿真研究,获得其插入损耗S21参数始终大于-2dB,回波损耗S11参数在5GHz到13.3GHz范围内均小于-15dB,表明该传输线对表面波具有良好的传输能力。研究了在SSPP传输线上实现阻带滤波的动态调控特性。通过在SSPP传输结构的凹槽中添加谐振单元的方式,改变SSPP传输线色散特性和导波场分布实现阻带滤波功能。通过在谐振单元中添加了具有相变特性的二氧化钒材料,模拟仿真获得了阻带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在1.5GHz范围内动态变化的调控效果。加工了SSPP传输线以及具有阻带滤波调制能力的SSPP传输线几种结构实物,实验测试结果表明,SSPP传输线的上截止频率为13.24GHz,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当谐振结构开路时滤波器阻带的中心频率为8.5GHz、带宽为0.42GHz;当谐振结构短路时滤波器阻带特性消失。研究了SSPP传输线中表面波漏波辐射特性。依据表面阻抗正弦周期调制理论,提出了简化的SSPP表面波辐射调制结构设计流程,设计了辐射频率为8GHz、辐射角度为26.5度、增益为11dB的漏波周期结构,其辐射角度的理论设计与仿真结果误差在0.1度范围内。仿真研究该结构频扫特性,在保证辐射效率和辐射方向性的条件下,辐射频率从7GHz到8.2GHz的1.2GHz范围内频扫角度为13.5度。表明基于SSPP传输线的表面阻抗正弦周期调制漏波天线具有良好的定向性和频率扫描特性。
其他文献
医学影像分割在如今成为一门重要的图像分割技术,量化右心室的医学图像评估其功能对梗塞心力衰竭、心肌肥厚等心脏疾病的诊疗及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心脏的解剖学知识,利用水平集理论实现对右心室的精准分割,基于U-Net网络提出改进模型,搭建心脏特征点检测网络,最后通过公开的数据集对本文的分割方法和提出的特征点检测网络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几个关键评价指标说明本文的算法有效性。本文主要采用的是水平
无人机由于在低空飞行且相对速度较慢,大部分飞行路线也极易被地形或建筑物隐藏,从而成为不法分子窃取秘密情报、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新工具。同时,随着无人机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威胁也越来越大,因此快速识别无人机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传统的无人机识别方法如基于光学图像的无人机识别会受到天气的限制,不能全天候工作。因此,本文对多旋翼无人机的雷达识别展开研究,其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如下:(1)
让机器在接收到外部世界的各种声音后能判断自身所处的空间,这种技术便是声音场景分类。近年来,受益于算力和算法两方面的突破性进展,声音场景分类相关研究也进入了快速进步的时期,在技术迭代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新的问题被发现。其中一个问题就是立体声数据源的处理问题。声音场景领域目前最大的数据集已经是立体声格式,而与声音场景数据集向立体声格式越发明显的过渡趋势相对,当前的主流声音场景分类方法即使在使用立体声数据
切换系统由切换控制信号和切换子系统组成,其自从被提出后,在近几十年引起了自动控制领域的广泛的研究。切换系统作为一类多学科的融合研究问题,在自动控制领域,其动力学行为与各个切换子系统和相应的切换信号密切相关。由于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例如时延,噪声,非线性等,切换系统的稳定性研究较为复杂。为了使切换系统的输出信号更为平滑,尽可能减少噪声和扰动的影响,滤波器是一个对信号过滤的很好的方法。考虑到实际工程中
行波管因其特有的宽频带和高增益特性,在众多微波电真空器件中应用最为广泛。太赫兹行波管具有频率高、体积小、频带宽、效率高、功率大等优点,可在军事、航空、通信、医学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是国际上重点研究的技术之一。当工作在太赫兹波段,圆形电子注自身的局限性会对行波管效率和功率的进一步提高产生阻碍,带状注行波管便由此进入了研究者的视线。在太赫兹行波管工作时,电子在注波互作用中只会交出一小部分能量,电子效
毫米波行波管是一类优质的毫米波源,如今已成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中的关键基础性器件。在高性能雷达、电子对抗以及卫星通讯等领域旺盛的应用需求牵引下,亟待对毫米波行波管开展更高频段、更大功率、更高效率的研究。其中,输能装置作为行波管的关键部件之一,直接影响行波管的带宽与功率容量,因此,开展输能装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学位论文从理论分析、设计仿真与实验研究等方面入手,主要对Ka波段和E波段螺旋线行
长久以来,短波通信始终是通信领域中的热难点,短波通信有着性价比高、抗损毁能力强、全球传输等优点。同时,短波测向技术也随着短波通信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且在许多领域中应用广泛。然而考虑到实际环境中电离层的复杂性,短波测向性能不甚理想,这给短波测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基于分布源模型,主要研究了短波电离层场景下的测向问题。第一,电离层的时变特性给短波信号带来了信号衰落,在接收阵列处可能会存
近年来各种实验表明,Ar+轰击SrTiO3会出现准二维电子气(Q2DEG),这使得Sr TiO3从绝缘态变为半导体成为可能。传统栅氧化物在发展过程中不能满足发展需求,高K(介电常数)栅氧化物被引起重视。HfO2具备高的介电常数,与衬底接触性好的特点,它被认为是下一代栅氧化物的替代物。本文对非晶HfO2栅介质层的经时击穿(TDDB)特性研究,并评估了非晶HfO2栅介质制备的质量。重点对非晶HfO2/
早期真空电子器件的广泛应用,得益于其可以实现在高频段、大功率条件下工作的显著特性,但器件集成化的困难阻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新型真空器件的发展不仅因为发射极材料的特殊性,纳米沟道在整个器件结构中也具有显著地位,纳米沟道的在一定尺度下使得电子在沟道中不受晶格散射干扰而直接进行弹道式运输,电子可以在非严格真空环境下从发射极传输至收集级,再加上器件在工艺上可以做到集成和小型化,将真空电子器件与固态器件的优
太赫兹波是指频率在0.1~10THz之间的电磁波,在高速率通信、医疗成像和安全检测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然而,由于缺乏大功率和宽带宽的太赫兹源,影响了太赫兹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带状注行波管兼具大输出功率和宽带宽的优势,是发展高性能太赫兹源的首要选择之一。因此,本论文主要研究了220GHz带状注行波管的T型栅慢波结构、输能窗及电子光学系统,其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使用HFSS研究T型栅慢波结构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