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cyzm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迁移”最初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指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对已有的知识进行自动的潜意识的利用过程。心理语言学家利用这一术语,指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对获得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影响这一现象。外语学习中,迁移现象非常广泛。语言迁移一般有两种:即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在语言的习得中起无意识的促进作用,而负迁移则对目的语的习得起阻碍作用。言语行为的跨语言、跨文化研究不断地揭示出学生从母语到目的语的负迁移现象。本论文基于分析学生课内外作业的基础上,研究了负迁移在词汇、句法、篇章、思维方面的具体体现,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减免负迁移的负面影响,以促进语言的习得和教学。 论文以太原理工大学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其在课内外作业中的表现来分析负迁移的存在和具体体现。论文通过大量的事实和材料来做出分析和讨论。论文中的分析、实例和证据来自对学生课堂讨论以及家庭作业的观测和分析。 接着,在此基础上,文章从词汇、语法、句法、思维等方面对中国学生的英语负迁移现象进行了深刻而细致的分析。研究发现:负迁移现象存在于语言学习的各个层次上。但是随着学生的英语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提高,语言负迁移现象会相对减少。虽然目前尚不可能完全消除负迁移现象,但是通过积极采取对策,可适当避免负迁移。 最后,作者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克服负迁移以促进英语学习和教学的对策,包括以下几点:(1)鼓励学生用目的语思维。(2)加深教师和学生
其他文献
大学生公共关系意识的培养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网络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迅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公共生活空间得到不断拓展。
在低压低渗油气藏生产的许多实践中,压裂酸化成功率普遍低于70%,有的油气井的产能并末得到恢复或提高,甚至在压裂酸化作业后减产。因此有必要搞清楚低压低渗透油田压裂、酸化对储
近几年国际能源严重短缺、能源损耗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针对我国大量电动机耗能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研究了模糊控制在交流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和矢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通过
教育应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外语教学中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而课文复述正是一种训练学生多种思维方法 ,培养其思维品质并发展其思维能力的最理想的手段之一 ,
本论文是关于大学生含大学毕业初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借鉴了国内外职业指导理论、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与方法,从基本概念、职业生涯选择和发展理论的思考出发。揭示了大
先秦儒道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反映出中国古代传统的价值观,具体体现为社会结构中人之自由和价值学说方面的人道原则和自然原则;在社会交往方面的群体主义和个体主义原则,这与当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不外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历史,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随生产力发展逐渐显现。从历史上看,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以人为本”一词,在西方以人为本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妇女参政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促使全社会关注妇女参政的作用与意义。将妇女参政纳入到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视野,是人类社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60多年里,欧洲社会党多次走上政坛,主国理政。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欧洲社会党虽然因其改良主义性质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
在失去信仰的时代里,鲁迅与卡夫卡通过对自我、苦难和死亡等生存困境的探索,殊途同归地拿起“文学武器”,描绘了人在异化环境中的生存状况,并塑造了一个个重压下的“小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