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不外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历史,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随生产力发展逐渐显现。从历史上看,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以人为本”一词,在西方以人为本的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可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却时沉时浮。从神的统治、皇权的束缚、等级制的压抑,到物的奴役,时至21世纪以人为本都没有真正实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与核心,确立为当代中国新的发展理念。这样,既为以人为本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可能,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价值导向和思想保障。因此,对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进行研究也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立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以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为指导,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的方法、历史考察和逻辑分析相统一的方法、科学原则和价值原则相一致的方法,着重分析了以人为本提出的历史必然性,历史考察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详细论述了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科学阐释了以人为本的具体内涵,深入挖掘了以人为本的现实意蕴,提出了实践以人为本的主要途径。全文主要部分包括以下六章内容。第1章“以人为本提出的历史必然性”。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立足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过程,根据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依据哲学对实践和时代精神的提升,本章着重分析以人为本提出的深刻动因。以人为本的提出,既是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的要求,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需要,还是对改革开放过程中付出代价反思的重要结论。同时,以人为本的提出也是当前我国人学研究的实践启示,是把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提到哲学的高度来做战略性的考虑。第2章“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考察”。在中国,这种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人本论”和“民本论”思想;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可看作“以人为本”思想的真正源头。本章从历史角度追溯了中西方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尤其是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揭示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人为本具有的不同内涵,及其具有的历史局限性;并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批判分析。这些研究为我们全面、准确和深入理解以人为本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第3章“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当代中国语境中的以人为本,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上的一种理念,既不同于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也与西方人本主义有着本质区别。本章详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人本主义的继承
其他文献
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简称BRT)是一种利用现代化大容量专用公共交通车辆,在专用的道路空间快速运行,具有与轨道交通相同的运量大、快捷、安全等特性,而造价和运营成本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出院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04至2012-07收治的325
脊髓损伤是一种较常见的严重致残性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脊髓损伤后的心理康复、膀胱功能、肠道功能、肢体功能、自我护理功能等康复护理,以及延伸护理康
动物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因此 ,各民族语言中都有大量与动物有关的词汇 ,英汉两种语言也是如此。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含义有相似之处 ,但更多的是不同之处。本文分析
大学生公共关系意识的培养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网络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迅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公共生活空间得到不断拓展。
在低压低渗油气藏生产的许多实践中,压裂酸化成功率普遍低于70%,有的油气井的产能并末得到恢复或提高,甚至在压裂酸化作业后减产。因此有必要搞清楚低压低渗透油田压裂、酸化对储
近几年国际能源严重短缺、能源损耗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针对我国大量电动机耗能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研究了模糊控制在交流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和矢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通过
教育应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外语教学中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而课文复述正是一种训练学生多种思维方法 ,培养其思维品质并发展其思维能力的最理想的手段之一 ,
本论文是关于大学生含大学毕业初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借鉴了国内外职业指导理论、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与方法,从基本概念、职业生涯选择和发展理论的思考出发。揭示了大
先秦儒道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反映出中国古代传统的价值观,具体体现为社会结构中人之自由和价值学说方面的人道原则和自然原则;在社会交往方面的群体主义和个体主义原则,这与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