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是人民公社产生前后,党对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及由其转化的政策。 本文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我党对社会主义理解上的某些偏差,也反映了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化迈进时在工农、城乡关系上面临的两难选择。政治、思想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提出,不仅对表明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了失误,还强化了某些不正确的认识和推行政策的手段;当毛泽东等人提出急于求成的经济建设方案时,上述理解偏差、认识失误和两难的工农、城乡发展政策便借助政治、思想革命的威力一同导致了“大跃进”和农村社会、经济组织的变化。 本文认为,“大跃进”的浮夸成绩,使我党误认为共产主义就要到来,并误把“大跃进”带来的农村社会、经济组织的变化认为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必由之路,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毛泽东提出了如何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设想,并纠正了一些过于离奇的做法。但由于他本人同样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一直不能的到有效纠正。 本文提出,在经济困难的压力下,毛泽东等开始重新提倡研查研究,促成了农村政策的若干调整。但由于认识条件的限制,这种调整是有限的,并且转向了从政策的执行方面找阶级敌人的歧途,使日后的“四清”和“文革”隐约可见。 本文花费了相当的篇幅描述、分析党内非领导群体对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目的在于全面反映党这一时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某些思想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