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王世贞的《弇山园记》研究晚明江南第一名园弇山园。以园记为依据提供园林空间信息,从文字园林重构图像园林,目的是使建构的景象空间最大限度还原园记中的场景,使游园之人有园记描述中同样的心理感受。研究从背景资料、平面绘制、空间系统和景象单元四个方面展开:·背景研究。对王世贞和弇山园的初步考据。主人的经历与文艺素养、弇山园营建先后过程及影响、相关弇园的诗文图卷记载成为该园完整的研究素材,考据真实客观的反映了当时园林的空间信息。·平面绘制。平面绘制分为文字整理、拆解和重构三个阶段。文字整理:通过多方文献和图卷考据参照,对园记提供的有效空间信息进行提取;分步拆解:整园空间分区---区域单元拆解---单元成分要素;重构:单元主景定位---元素组合布局---路径次序连接---景观花木配置---推测补白。·空间系统。对重构的弇园空间以造山、理水、花木、路径四个主体进行空间系统层次的分析,从特征、类型、形态、布局、意匠和活动几个方面展开研究。·景象单元。选择景观效果突出的单元进一步研究,从空间成分、组织、效果三个方面对单元营造意匠进行论述。因此,本文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文字园林向空间园林的重构、空间系统的层级分析以及景象单元的意匠研究三个部分。从文字园林向图卷园林的讨论集中在平面绘制过程,空间系统是从结构层级上对重构的园林进行分析,景象单元则是针对产生的印象意境展开解析。弇山园空间造景的研究对当代建筑外部空间营造具有意义,首先源于明代江南园林是我国造园史上的成熟时期,而弇山园本身在晚明又具有高度的评价;其次,主人王世贞的文学造诣深厚,对品鉴园林有深刻的认识,《弇山园记》是自园记,描述的空间信息具有权威性;第三,弇山园是大型的文人私园,建成之后对公共开放,可对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