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以及初步应用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lian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狂犬病是一种古老的能引起人和动物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传染性疾病,此病症状一旦出现则造成致命的脑脊髓炎,无法治疗。接种疫苗是防治本病的唯一措施。目前,世界上对狂犬病的致病机理仍然不清楚,因此为了根除本病,必须对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性基因进行探索,找出与致病性相关的基因。 本实验将狂犬病病毒ERA毒株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72小时,收集无细胞上清,经离心沉淀、Zn(AC)2浓缩、10%~55%质量浓度的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RT-PCR分析证明,产物中含有高效价的狂犬病病毒。以上述纯化病毒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和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有限稀释法克隆3次,间接ELISA筛选和固相化ELISA方法鉴定,最终获得五株分泌抗狂犬病病毒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E1-1、E1-2、E1-4、E1-5和E1-6。 将五株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接种BALB/c小鼠腹腔生产单抗腹水,间接ELISA测定其效价达1:2000~1:8000。五株单抗可以与野毒119、BM、LA和F-牛四个毒株反应,表明其是针对狂犬病病毒的单抗;但与不同科病毒HCV、PCV、PRRSV和PRV均不发生交叉反应,显示这五株单抗对狂犬病病毒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细胞中和试验证实,其中三株单抗E1-1、E1-2广资又矛硕士毕业论文和El一5具有良好的细胞中和活力.
其他文献
以实验病理学方法对人工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含菌量3~*10~9CFU)的20日龄天府肉鸭进行了系统病理组织学、血液病理学、免疫病理学研究。感染后第1天出现临床症状,第3天达死
片形吸虫病主要侵害宿主的肝胆系统,且该病早期诊断困难,即便后期用药驱除了虫体,对肝脏造成的损伤也较难修复。因此探明大片形吸虫感染后肝脏损伤的相关机制,对丰富大片形吸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高速发展的时期,落实语文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主要
本研究分两个试验,试验一探讨了山东省三个地方品种肉鸡以及AA肉鸡肌肉的某些组织学性状与理化特性,重点测定了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肌肉的剪切值、系水力与脂肪含量,分析了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科技的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不断发展进步,进入千家万户的生活并且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