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栽培菌株HP和G32-2、野生菌株WDS、ZJJ为供试材料,采用担孢子平板稀释分离法,以锁状联合为标记进行选择,获得HP、G32-2、WDS和ZJJ等4个供试菌株的单孢菌株数分别为38个、46个、40个和55个。从4个供试菌株的单孢菌株中各随机挑选10个,在PDA培养基上进行两两配对杂交,以锁状联合为标记进行杂交子鉴定,从HP×ZJJ、HP×WDS和G32-2×ZJJ 3对杂交配对组合分别得到14个、13个和38个杂交子。根据HP×ZJJ杂交组合的14杂交子与两个亲本菌株的拮抗反应不同,可将它们划分为4种类型,14个杂交子在PDA培养基上呈现8种不同的菌落形态,在不同的培养基质中,菌丝生长速度出现明显分化。杂交子中除1个未出菇之外,其它杂交子的平均产量都低于栽培菌株HP,但有5个杂交子产量高于野生菌株ZJJ。大部分杂交子菌盖颜色与亲本HP的颜色相近,其中3个杂交子长出无菌盖的子实体,1个杂交子菌盖表面长有浓密的瘤状物。杂交子农艺性状分析表明,单袋平均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37.2%),其它依次为原基形成期(25.4%),菌柄长度(21.8%),菌丝长满袋的时间(21.6%),单菇重量(16.2%),菌盖纵径(14.7%),菌盖厚度(14.5%),栽培种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14.0%),PDA培养基中菌丝生长上速度(13.2%),菌盖横径(13.0%)和菌柄直径(9.4%)。HP×WDS杂交配对组合所得的13个杂交子在不同的培养基质中菌丝生长速度出现明显分化。栽培试验结果显示,13个杂交子中有3个不能正常出菇,1个杂交子产生保龄球状子实体。杂交子农艺性状出现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单袋平均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32.4%),其它依次为菌丝长满菌袋的时间(21.2%),单菇重量(18.3%),菌盖纵径(18.2%),原基形成期(17.9%),栽培种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16.9%),菌盖厚度(13.6%),菌柄直径(12.1%)、菌盖横径(12.0%),菌柄长度(11.7%),PDA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8.3%)。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G32-2×ZJJ杂交配对组合所获得的38个杂交子中,有5个不能出菇,1个杂交子形成畸形子实体,其它杂交子农艺性状出现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栽培种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变异系数最大(22.5%),其它依次为单菇重量(21.7%),菌丝长满袋的时间(17.5%),菌盖厚度(15.8%),菌柄直径(15.3%),菌柄长度(14.9%),菌盖纵径(13.2%),菌盖横径(13.0%),原基形成期(12.4%),单袋平均产量(10.2%),PDA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9.8%)。由于杂交子代农艺性状分化明显,因此,可根据育种目标定向选择杂交子进行复筛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