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栽培菌株与野生菌株杂交子农艺性状遗传分化的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4514516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栽培菌株HP和G32-2、野生菌株WDS、ZJJ为供试材料,采用担孢子平板稀释分离法,以锁状联合为标记进行选择,获得HP、G32-2、WDS和ZJJ等4个供试菌株的单孢菌株数分别为38个、46个、40个和55个。从4个供试菌株的单孢菌株中各随机挑选10个,在PDA培养基上进行两两配对杂交,以锁状联合为标记进行杂交子鉴定,从HP×ZJJ、HP×WDS和G32-2×ZJJ 3对杂交配对组合分别得到14个、13个和38个杂交子。根据HP×ZJJ杂交组合的14杂交子与两个亲本菌株的拮抗反应不同,可将它们划分为4种类型,14个杂交子在PDA培养基上呈现8种不同的菌落形态,在不同的培养基质中,菌丝生长速度出现明显分化。杂交子中除1个未出菇之外,其它杂交子的平均产量都低于栽培菌株HP,但有5个杂交子产量高于野生菌株ZJJ。大部分杂交子菌盖颜色与亲本HP的颜色相近,其中3个杂交子长出无菌盖的子实体,1个杂交子菌盖表面长有浓密的瘤状物。杂交子农艺性状分析表明,单袋平均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37.2%),其它依次为原基形成期(25.4%),菌柄长度(21.8%),菌丝长满袋的时间(21.6%),单菇重量(16.2%),菌盖纵径(14.7%),菌盖厚度(14.5%),栽培种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14.0%),PDA培养基中菌丝生长上速度(13.2%),菌盖横径(13.0%)和菌柄直径(9.4%)。HP×WDS杂交配对组合所得的13个杂交子在不同的培养基质中菌丝生长速度出现明显分化。栽培试验结果显示,13个杂交子中有3个不能正常出菇,1个杂交子产生保龄球状子实体。杂交子农艺性状出现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单袋平均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32.4%),其它依次为菌丝长满菌袋的时间(21.2%),单菇重量(18.3%),菌盖纵径(18.2%),原基形成期(17.9%),栽培种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16.9%),菌盖厚度(13.6%),菌柄直径(12.1%)、菌盖横径(12.0%),菌柄长度(11.7%),PDA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8.3%)。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G32-2×ZJJ杂交配对组合所获得的38个杂交子中,有5个不能出菇,1个杂交子形成畸形子实体,其它杂交子农艺性状出现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栽培种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变异系数最大(22.5%),其它依次为单菇重量(21.7%),菌丝长满袋的时间(17.5%),菌盖厚度(15.8%),菌柄直径(15.3%),菌柄长度(14.9%),菌盖纵径(13.2%),菌盖横径(13.0%),原基形成期(12.4%),单袋平均产量(10.2%),PDA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9.8%)。由于杂交子代农艺性状分化明显,因此,可根据育种目标定向选择杂交子进行复筛试验。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选取了18株动物源性大肠埃希氏菌作为受试菌,通过双纸片扩散法筛选出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菌株。研究了中药苦豆子碱对分离菌株的抗菌活性,结果苦豆子碱对分离菌
以“妇产科的争论问题”为主题的“2020中国妇产科学术会议”8月1日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涵盖产科、妇科肿瘤、普通妇科、生殖内分泌、妇科盆底、计划生育、妇科疾病的微
期刊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是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敏感系统,理解其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生态功能的关系对于预测生态系统在全球环境变化下的影响及有效进行生态系统管理均具有重要价
时间 1956年至现在rn地点黑龙江省兴旺村rn人物华明男,出场时21岁,兴旺村党支部书记rn赵贵男,出场时30岁左右,村原支书记、支rn张为粮男,出场时33岁左右,第一批垦荒队员,村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