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研究——“芜湖铁画”个案分析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lyan182320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寄予着华夏先祖们灿烂的智慧和永恒的精神,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推行文化强国战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倍加重视,在政策、法规、财政等方面予以引导和扶持。中国已逐渐步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道路的初步探索阶段,这将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对其理论进行丰富和完善。  本文选取芜湖铁画作为研究案例,“芜湖铁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从产生到现在,逐渐由商业化经营过渡到产业化开发的初步探索阶段,由于历史积弊以及未能跟上社会潮流发展,累积了各种矛盾和问题。在芜湖铁画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各级政府和企业单位等的支持和帮助,“铁画人”也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不断地推陈出新,力争使“芜湖铁画”重现辉煌。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芜湖铁画”尚未走出发展的困境。本文结合“芜湖铁画”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相关的问卷调查、走访等,总结“芜湖铁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对其在产业化开发的初步探索阶段中的正确做法予以认同。由于“芜湖铁画”产业化开发尚属初步探索阶段,笔者在借鉴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经验后,为“芜湖铁画”量身定制了一套“芜湖铁画”产业化开发模式。在文章的最后,结合理论和实践,提出对“芜湖铁画”产业化开发的几点对策思考,以期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的理论和实践上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人总是生活在一个有意义的世界里,而世界的意义并不是世界所固有的,而是在其中生活的人赋予的,人的意识在创造出意义之后就可以将之赋予世界,从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意义世界。
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时期,在这一发展转型期,肆意浪费公共资源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公共权力被无形掠夺现象时有发生,民众急切期盼一个责任政府的出现。政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和经济融合程度的加深,世界各国开始重视地区间国家关系的发展,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功建立,给世界各国地区合作提供了范例。东亚的地区
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关系问题,是政治学、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公共利益”这一概念自产生以来就从未停止过争论,对其涵义、范畴、界定等问题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