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不同部位生殖细胞瘤的影像特征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y_su26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颅内不同部位生殖细胞瘤的CT和MRI特征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临床或病理检查确诊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影像资料。41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26例同时行CT平扫检查。分析各部位肿瘤实质密度/信号特点、有无钙化或囊变、强化方式等直接征象,以及有无垂体后叶T1WI高信号消失、华勒氏变性等间接征象。统计分析各种征象在各部位出现的比例。结果:41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9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8.2±3.4)岁。发病部位分别是松果体区22例(53.6%)、鞍上区(包括鞍区)11例(26.8%)、丘脑基底节区4例(9.7%)、脑室内2例(4.8%),颞叶1例(2.4%);多发病灶1例,同时发生于松果体、鞍上、丘脑基底节区(分别算作以上区域各1例)。CT上瘤体以等高密度为主72%(18/25),钙化约占90%(19/25);MRI上等高T1WI 35%(14/40)等低T2WI 38%(15/40)信号,DWI呈高信号52%(19/36),增强后呈显著强化87%(35/40),囊变53%(21/40),华勒氏变性8%(3/33),鞍上区垂体后叶T1高信号消失12%(4/33)。上述征象中,钙化、华勒氏变性及垂体后叶T1高信号消失在不同部位间存在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1,0.003,和0),其中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钙化(18/20)明显高于其它部位;华勒氏变性仅见于丘脑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3/5);垂体后叶T1高信号消失则仅见于鞍上区肿瘤(4/5)。结论:颅内不同部位生殖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和MRI检查有助于颅内生殖细胞瘤的早期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前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和(或)普罗布考对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和围手术期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同时观察对合并高血压、慢性肾功能轻中
对光纤干涉仪输入偏振态的反馈控制机理进行了新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得出了反馈控制系统的反馈信号,分析了光纤偏振控制器电压初值要求和该反馈控制系统可能存在的稳定点,并建立了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和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水平,研究3-NT与GSH-PX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发展进程
目的:研究表明,绒毛外滋养层细胞(EVT)向母体子宫蜕膜和血管侵袭能力减弱可能是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病原因之一,印记基因MEST/PEG1对早期胚胎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在EV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