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和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水平,研究3-NT与GSH-PX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发展进程中的变化规律,探讨二者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可能的作用机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病人及体检科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单纯对照(NC)组20例,2型糖尿病(T2DM)组64例,其中T2DM组又分为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32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组32例。抽取空腹肘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3-NT、GSH-PX水平,并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FBG)、血脂等生化指标及血空腹胰岛素(FISI)、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A1(HbA1c)等相关指标。同期记录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病程及血压(BP)等。行双下肢震动阈值测定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多因素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各指标间关系判断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各组间3-NT水平比较:DPN组血清3-NT水平明显高于NDPN、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间GSH-PX水平比较:DPN组血清GSH-PX水平明显低于NDPN、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DPN组与NC组相比,NDPN组血清GSH-PX水平也低于NC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分析提示:DPN与3-NT、GSH-PX、糖尿病病程(Course)、空腹血糖(FBG)、年龄(Age)相关(P<0.01);(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NT、病程、年龄是DNP的危险因素;GSH-PX是DNP的保护因素。结论:DPN患者血清3-NT水平较NDPN组及NC组明显升高,而DPN患者血清GSH-PX水平较NDPN组及NC组明显降低;提示3-NT、GSH-PX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