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而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成长环境等的不同,造成了个性差异。这个差异体现在学生的性格、气质、能力、个人需要、兴趣和自我认识等方面。教师应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促进自我教育。作业是衡量学习者学习有无进展,以及进展到何种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学活动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传统的历史作业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评价绝对的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历史学科能力的训练以及公民素质的养成。高中阶段是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意识建立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独立思考的意识比较强烈,有探究的渴望,关心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尊心和道德感大大增强。为此,历史作业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其学业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并且最终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明晰历史个性化作业的概念,并阐述其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首先回顾历史个性化作业的发展历程,其次以现行的三个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为例,分析历史个性化作业的现状及其改革趋向。第三部分基于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重点论述如何从知识、能力、过程、情感维度出发,设计出适应学生个性差异的历史作业。第四部分则论述如何对个性化历史作业进行评价。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中学历史作业在作业形式、思想内涵等许多方面都进行了个性化的探索,藉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展学生个性。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作业在个性化设计方面的不足也日益显现。因此,应探索历史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可行之路,在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改革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个性化历史作业的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