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达城市校外培训协同治理路径研究 ——以上海、杭州、南京为例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外培训治理作为教育治理的热点问题,需要各利益相关主体协同参与。2018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集中发布一系列以校外培训为名称的治理政策,具有治理愿望来源等级高、治理决心大、治理措施完善等特征。然而校外培训治理的成效并不显著,持续治理获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校外培训协同治理是指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社区、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及家长共同参与校外培训治理的一种路径选择。校外培训协同治理路径能够有效优化校外培训治理主体单一、治理阻力大、治理举措适切性不足、治理主体沟通不畅等问题,实现由单一主体的治理路径向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路径的转变。发达城市具有校外培训参与规模大、机构数量多、治理压力大、治理迫切性高、治理能力强、社区服务功能完善等特征,实施校外培训协同治理路径的可行性高。协同治理理论注重政府社会治理的主导地位,强调与其他社会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具有典型的“官民共治”与“集体行为”的理念。多主体共同选定公共目标、确定治理问题、制定与评估治理举措是协同治理理论的逻辑框架。依据协同治理理论的逻辑框架,本研究的核心内容为校外培训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校外培训协同治理路径的提出与评估、校外培训协同治理路径的实施困境与优化等。研究以上海、杭州和南京三个发达城市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8219份,其中有效问卷37944份(上海13968份,杭州11750份,南京12226份),问卷有效率为99.28%;参与校外培训的样本为17258份,占比为45.5%,未参与校外培训的样本为20686份,占比为54.5%。本研究综合使用文献法、描述统计、文本分析、回归分析、结构方程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研究内容展开阐述。本研究从校外培训治理政策的文本分析和调查统计分析两个维度,使用描述统计、文本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归纳校外培训治理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校外培训治理存在治理积极性与协同性不高、治理措施的可操作性不强、同质化严重、持续性不够、适切性不足、治理政策认知度低、治理满意度不高等问题。校外培训需求方的高依赖阻碍治理措施的实施、供给方的不规范发展增加治理复杂性、规治方治理信心不足等,为校外培训治理成效不佳的原因。各主体校外培训治理期待的统计分析,发现实施校外培训协同治理路径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基础,“多元主体和协同治理”成为校外培训治理的主要期待。校外培训协同治理路径能够充分提取各方建议,满足各方利益诉求,形成治理合力,从而能够获得校外培训需求方、供给方及规治方的支持。因此,协同治理路径应用于校外培训治理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适切性。协同治理有助于优化校外培训治理路径,提升治理成效。新路径的实施需要进行系统化的评估,以归纳实施的困境。本研究从治理心态、治理愿景、治理体系、治理责任和治理能力等维度构建评估量表,使用描述统计、结构方程等方法,对校外培训协同治理路径的实施环境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校外培训协同治理路径实施环境得分3.49;治理愿景得分最高,为3.61;治理心态得分最低,为3.36;治理责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得分依次为3.55、3.53、3.41;参与者家庭资本越好,校外培训协同治理路径的支持度越高;家庭文化资本、家庭社会资本、家庭经济资本和家庭政治资本与校外培训治理路径的支持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校外培训协同治理路径实施环境得分越高,参与者对校外培训协同治理路径的支持度越高;治理心态、治理愿景、治理体系、治理责任和治理能力的得分越高,参与者对校外培训协同治理路径的支持度越高。依据校外培训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校外培训协同治理路径的评估结果,得出实施校外培训协同治理路径尚存在如下主要困境:校外培训的“根深蒂固”,不利于协同治理路径实施的思维解放;校外培训协同治理环境“一般”,不利于协同治理路径实施的整体规划;各主体校外培训治理期待的差异,不利于协同治理沟通机制的畅通;校外培训治理主体和权责模糊,不利于协同治理责任联盟的搭建;各主体校外培训协同治理路径支持度的差异,不利于治理命运共同体的创建;校外培训协同治理环境稳定性不足,不利于协同治理路径的可持续实施。本研究从完善校外培训协同治理路径,提升校外培训协同治理路径实施的可行性及治理成效的目的出发,提出如下优化策略及政策建议:第一,加强校外培训治理政策宣传,解放校外培训治理的传统思维;第二,加强政策措施解读,优化校外培训治理环境;第三,建立沟通交流、考核和问责机制,优化校外培训治理心态环境;第四,建设校外培训协同治理命运共同体,形成治理责任联盟;第五,建立治理主体与措施的动态调整机制,实现校外培训协同治理路径的可持续发展;第六,促进学校教育与校外培训融合发展,优化教育生态环境;第七,尝试校外培训公有化举措,增强政府校外培训治理主导权。
其他文献
英语学科是高中教学中的主要学科之一,作为世界通用语言,英语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受到本土语言环境和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英语教学效率普遍偏低,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英语学科的综合素养,不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发展,无法保障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读写结合构建高中英语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可改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有利于提升高中英语教学水平,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本文主要探索了读写结合构建高中英语生本
学位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干预时输注速度对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接受治疗的10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B、C 3组,每组35例,A组采取低递增输注速度肠内营养干预,B组采取中递增输注速度肠内营养干预,C组采取高递增输注速度肠内营养干预;比较3组干预前后不同时间腹内压水平;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血清淀粉
家长委员会是以学生家长为主体的自治型组织。建立家长委员会,对于发挥家长作用、促进家校合作、优化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等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更好地发挥家委会的自治功能、健全组织架构、引导家长科学合理地参与学校治理,并通过家庭的力量提高教育成效、实现全面育人,是家委会价值体现和健康发展的关键。江苏省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家委会从组织架构到职能发挥,都让家长在共谋教育发展的路上拥有一席之位,形成了值
期刊
决策者如何在绝对与相对效用之间进行权衡是心理学与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现有研究多集中于人们为自己作决策时如何对二者进行权衡,较少关注为他人作决策时二者的权衡问题。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仅为自己作决策,也经常需要为他人作决策。那么,人们为他人作决策时的绝对与相对效用权衡结果会与为自己决策时有所不同吗?按照可得性假设,人们基于自己的内在想法判断自己的偏好,而由于他人的内在想法较难获取,人们对他人
从英国脱欧公投到2020年的美国大选,自由主义民主内部的精英化与程序化倾向正日益显示出其问题的严峻性。面对民主的这一困境,当代左翼学者从民主的本意出发,提出了一种激进民主理论。朗西埃作为该谱系中的一员,通过将民主作为连接其政治与美学的关键概念,发展出一套独特的审美政治理论。在其理论视野中,民主不是政治制度或政权类型,而是以平等为预设来行动的主体行为。通过将民主从制度领域扩展到感性领域,朗西埃给了我
投资组合理论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投资者如何制定投资的金融产品的最佳比例组合,从而实现其最大的收益回报和最小的投资风险的目的。目前,大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投资的收益回报的不确定性上,即投资所带来的风险。然而,在实际的生活中,投资者除了面临因持有金融资产而带来的风险,还会面临因人力资本的损失、养老金投资组合风险、与健康相关的意料之外的花销、劳动收入和房地产投资等因素造成的风险,即背景风险
高校辅导员工作涵盖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各个方面,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与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质量不仅与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发展相关、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相关,更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息息相关。本论文将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的问题居于管理学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并将质量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于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之中。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对高校辅导员
在中国教育与学习文化中,有“学”必有“问”。在时代变迁中“问”逐渐成为“问”与“学”中的重点,学生在“问”中发展对“学”的理解,对“学”的应用。问题提出能力是学生学习力的重要组成,能够深化学习行为,亦是发展和落地学生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更是学生在未来人工智能社会生活的本质需求。发展学生问题提出能力不仅能体现上述研究意义,也能弥补在小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水平划分和促进问题提出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居民收入出现了显著变化,形成了众多差异化的收入群体,需求日趋多样化。我国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持续的积累,但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也不断拉开,收入分配差距日渐凸显。因此,应要清醒意识到已经获得的成果与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尚有差距。这一现象背后,居民收入分布演变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其隐含着收入阶层结构或者说各阶层的收入增长速度和人群密度的持续转变。基于居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