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保守与手术治疗后踝骨折的预后指标,探讨不同大小骨块后踝骨折最佳治疗策略,以期达到满意的临床预后标准,取得更好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累及后踝的单侧闭合性踝关节骨折75例。分为手术与保守治疗两组。其中手术治疗组,男性:14人,女性:22人;左、右踝:14、22例;年龄(均数±标准差):46.50±16.20岁,根据后踝骨块大小分为(I:骨块累及关节面<25%,骨块移位<2mm。II:骨块累及关节面>25%,骨块移位>2mm)。其中I:10人、II:26人;受伤方式:高处坠落伤11人、交通意外6人、扭伤19人。保守治疗组,男性:19人,女性:20人;左、右踝:15、24例;年龄(均数±标准差):49.50±15.8岁;I:25人、II:14人;受伤方式:高处坠落伤10人、交通意外7人、扭伤22人。AO(B型):38人;AO(C型):37人。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方式、骨折分型,无差异(P>0.05)。从而选用(AOFAS)美国踝-后足评分系统对比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及治愈率,通过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记录末次随访时踝关节X线片的关节平整度。结果:患者平均随访16个月(6-26),失访3人,其中2例患者外踝切口周围皮肤发红,经涂抹外用抗生素、换药等处置后切口愈合,1例患者外踝侧切口愈合欠佳,经按时换、油纱覆盖后切口完全愈合,余两组患者术后均无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断钉等情况。当后踝骨块小于25%关节面时,手术治疗组(10例)踝-后足评分:92.70±6.88,优、良、可、差(6、3、1、0),优良率90%;保守治疗组(25例)踝-后足评分:91.48±7.11,优、良、可、差(15、7、3、0),优良率88%,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无差异(P>0.05)。但当骨块大于25%关节面时,手术治疗组(26例)踝-后足评分:89.25±7.15,优、良、可、差(14、8、3、1),优良率84.6%;保守治疗组(14例)AOFAS评分:76.78±8.29,优、良、可、差(4、6、2、2),优良率71.4%,经计算数据有差异(P<0.05)。骨折愈合时间:手术组(11.4±1.2W),保守组(12.9±1.6W)统计学有差异(P<0.05)。共随访的75例患者中,2人出现重度关节退变7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轻中度关节退变,余患者末次随访时踝关节X线平整度正常。结论:踝关节骨折中,当后踝骨块累及关节面>25%、骨块移位>2mm时,有效的内固定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当距骨后脱位、骨块移位明显或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时,即使骨块累及关节面<25%,也应手术固定。对后踝撕脱骨折或移位不明显<2mm、骨块较小<25%时,可复位后保守治疗。胫前微创空心螺钉技术对后踝骨折的治疗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