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单纯骨水泥固定高交联聚乙烯内衬更换技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传统聚乙烯内衬磨损的中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9年6月行保留假体单纯更换传统聚乙烯内衬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18例(19髋)患者进行随访,男4例(4髋),女14例(15髋),年龄22-72岁,平均(47.42±15.62)岁,初次置换与翻修手术间隔2-16年,平均(10.00±4.20)年。翻修原因均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单纯骨水泥固定高交联聚乙烯内衬更换技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传统聚乙烯内衬磨损的中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9年6月行保留假体单纯更换传统聚乙烯内衬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18例(19髋)患者进行随访,男4例(4髋),女14例(15髋),年龄22-72岁,平均(47.42±15.62)岁,初次置换与翻修手术间隔2-16年,平均(10.00±4.20)年。翻修原因均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传统聚乙烯内衬磨损。更换内衬3例(4髋),更换内衬+股骨球头15例(15髋)。随访时以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患者翻修术后疗效,同时观察并发症及X线上有无假体松动的发生情况。结果:18例患者(19髋)均获得随访,随访2-10年,平均5.68年。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51.65±30.44)分提升至终末随访的(90.19±5.73)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P<0.05)。1例(1髋)患者在术后1个月发生髋关节假体脱位,予以麻醉下闭合手法复位,复位后未出现再次脱位情况。1例(1髋)患者在术后11个月反复发生髋关节假体脱位,给予再次翻修手术,术中更换长颈股骨球头,术后未出现再次脱位情况。末次随访时1例(1髋)患者X线上提示股骨柄假体发生松动,因个人原因,未行翻修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无一例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及术后切口并发症,无一例术后出现假体周围感染。假体位置良好、稳定、无松动移位情况发生。以再次翻修为观察终点事件,五年生存率为95%,以假体松动为观察终点事件,七年生存率为83%。结论:单纯骨水泥固定高交联聚乙烯内衬更换技术在人工髋翻修术可维持原假体稳定性,安全性高,术后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中期随访证实该方法临床效果较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gt,ACL)断裂后股骨足迹偏心定位技术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于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就诊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有59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性患者35人,女性患者24人。使用IKDC膝关节功能评估表,lysholm功能量表及Tegner活动水平量表对所有患者术
目的对脊柱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hosis,DVT)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找到影响其形成的危险因素,希望可以更好的预防和减少DVT的形成。方法对2018年6月-2020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收、治的1172例脊柱疾病患者手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通过对比患者手术后1周后下肢静脉B超诊断结果将其分为DVT组和非DVT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
目的:通过对比行完全胸腔镜与正中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新医大一附院心外科收治的134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完全胸腔镜手术组84例,正中开胸手术组5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基本情况,手术时间,CPB时间,出血量,使用血制品的情况,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
目的:探讨合并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临床特点,了解此类患者最佳手术时机及颅脑损伤和四肢骨折的处理顺序,为临床上此类骨折的患者提供治疗方案,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合并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季节、受伤原因、骨折部位、治疗方法、并发症、预后等资料。结果:共收集102例,男性77例(75.5
目的:探讨单节段和双节段骨搬移技术治疗股骨慢性骨髓炎骨缺损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42例股骨慢性骨髓炎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损伤机制、术后骨缺损长度、搬移方式(单节段或双节段)、搬移区矿化时间、外固定架指数、膝关节HSS评分、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协会(ASAMI)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探讨单节段和双节段骨搬移技术治疗股骨慢性
目的:评估T2DM病人体内维生素D与胰岛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9月、2020年6月至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167例,同期体检健康人群为对照组(NC)149例;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将T2DM组分为4组,比较4组间的相关指标;最后分析一般资料和维生素D与HOMA-β、HOMA-IR的相关性。结果:(1)T2DM组的BM
目的:探讨三维立体式外固定架结合早期运动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诊治过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20例,其中12例采用单臂式外固定架治疗且术后常规卧床为对照组,8例采用三维立体外固定架治疗术后48h早期下地活动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Evans-Jensen分型、合并症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受伤时间、
目的:研究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镇痛镇静患者谵妄发病率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首先选择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的患者,建立观察性研究队列,获取患者临床资料,并对于使用镇痛镇静患者每日晨停用镇痛镇静药物1小时后给予RASS评分,RASS评分≥-3分患者及未使用镇痛镇静患者使用CAM-ICU评估谵妄,并使用CPOT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疼痛状态并记录当日最高结
目的:比较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有无保髋手术史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的中期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9年作为研究组的有保髋手术史行THA的DDH患者36例(46髋)与作为对照组的无保髋手术史行THA的DDH患者37例(46髋),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运用非靶向脂质组学技术分析绝经后女性的血清脂质成分的差异,为寻找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的汉族自然绝经女性共147例。采用双能量X线吸收法测量其腰椎(L_1-L_4)、左股骨颈和髋部的骨密度值和T值,依据腰椎(L_1-L_4)的T值大小,分为骨量正常组(A组)共36人、骨量减少组(B组)共56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