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对茶树菇深层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胞内胞外多糖的提取、初步纯化,成分分析及其免疫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采用摇瓶发酵法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对茶树菇菌丝体干重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菇深层发酵最适的碳源为玉米粉,最适的氮源为酵母粉,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深层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最优的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2%、酵母粉0.3%、KH2PO40.2%、MgSO40.05%。通过单因素试验表明,茶树菇摇瓶发酵的适宜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5℃,装液量60mL/250mL三角瓶,摇瓶转速150r/ min,接种量15%,起始pH自然,培养5d。对茶树菇胞内和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法确定了胞内多糖水提法的最适条件:提取温度80℃-90℃,水料体积比4:1,提取10h,共提取3次,醇析中加入3倍体积95%的乙醇。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胞外多糖醇析过程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添加4倍体积95%乙醇,醇析17小时,PH5.5的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可达5.76mg/mL。一般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茶树菇发酵菌丝体和子实体均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两者的含量比较接近;全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茶树菇发酵菌丝体、发酵液和子实体均含有17种氨基酸。茶树菇通过深层发酵获得的菌丝体所含有的氨基酸与子实体所含有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比较相似。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茶树菇菌丝体和子实体中均含有较高的Ca、Fe、Zn等人体易缺少的微量元素。单糖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茶树菇深层发酵多糖在单糖组成上基本相似,都是以葡萄糖作为其主要成分,其次是半乳糖。采用Sevage法去除游离蛋白质,H2O2脱色、蒸馏水透析去除无机盐等方法对茶树菇菌丝体多糖和发酵液多糖进行初步纯化,经真空干燥后获得白色粉末。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在大剂量腹腔注射菌丝体多糖和发酵液多糖的情况下,未出现小鼠死亡,也未有明显毒性反应。说明茶树菇多糖无毒性或毒性很小,其最大安全剂量在200 mg/kg以上。探讨了不同来源的茶树菇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无论是菌丝体多糖还是发酵液多糖各实验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鼠吞噬细胞吞噬功能、小鼠抗菌活力、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小鼠血清溶菌酶活性以及小鼠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