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综合承载力大小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依据,城市综合承载力的不断提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不仅有助于城市的发展,也有助于城市周边区域的整体进步。成渝城市群是我国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核心和交通枢纽,是行政、科研、信息、技术和工业的集中分布区。研究成渝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促进成渝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控制首位城市过度膨胀,形成多级中心结构,发展更为有序合理的城市体系的需要,更是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本文通过设计合理的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成渝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内容包括成渝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时空变化规律和与其它城市群的对比。研究目的是寻求提高综合承载力的有效措施,促进成渝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分为三大部分七个章节。其中第二部分是本文研究重点。第一部分即第一章绪论,阐述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综合承载力研究进展,采用的研究方法(层析分析法)和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五、六章。这四个章节是本研究的主体部分。第二章综合考虑城市的整体系统性和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内涵,建立了包括土地、水资源、科教、环境和交通五大要素在内的由25个相关指标组成的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第三章采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各指标权重,给出了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第四章和第五章为本文重中之重。第四章是对成渝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比较分析,发现:城市综合承载力的高低与城市规模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完全是正相关,城市综合承载力不会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加;从城市群整体来看,支撑力与压力比值均小于1,说明压力对城市综合承载力贡献大。所以,未来提升承载力的策略重点在于加强支撑力;成渝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在六大城市群中居于中等水平,其综合承载力的提高尚有较大空间。提高成渝城市群综合承载力需要增加环境治理投资,扩大人均占有绿地面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教投入,节约使用水资源。第五章是对成渝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变化分析,发现:2003-2008年成渝城市群整体综合承载力年际变化有以下特点:①先增长后降低再增长即快速增长阶段(2003-2005年)、中速下降阶段(2005-2006年)、缓慢增长阶段(2006-2008年)3个阶段。②要素承载力大小和变化趋势差异明显。土地和科教承载力得分最低,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得分居中,交通承载力得分最高。变化趋势上土地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变化平稳,虽有升有降,但升降的幅度都极其微小,曲线基本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而环境承载力和交通承载力变化相对明显,曲线上下波动大。③按综合承载力大小,成渝城市群可分为高承载力区、中承载力区和低承载力区。低承载力区域面积直线下降,高承载力面积逐步增大,城市群整体综合承载力水平呈上升趋势,这都得益于各城市积极提高科技水平,紧抓交通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水资源,降低能耗和努力保护环境。第六章结合前面分析,提出了提高成渝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措施。具体有优化综合承载力结构、控制城市规模等经济措施和加大工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增加生态环境治理投资等环境措施以及增加科教投资、提高人口素质等科教措施。最后还提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节约型城市,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促进成渝城市群的整体协调发展等可持续发展措施。第三部分为本文的结论部分即第七章,总结了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和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