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我国已达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在解决了普九的问题后,基础教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与提高阶段。中小学的教材建设如何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形势,如何为普及后的提高服务,即为高一级的基础教育服务,进一步体现基础教育的总目标,根据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调整和充实教材内容,使教材更加有利于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奠定良好基础,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1997年秋季在“两省一市”(山西、江西和天津)开始了高中课改实验,并在试验一轮的基础上,于2000年试验范围扩大到10个省市。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针对修改后试行的教学大纲,根据自身的理解出版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物理》在实验区试行。新教材与原教材相比,进行了许多修改,其中有一显著变化是大大增加了“阅读材料”的数量。“阅读材料”在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如何?它应该有什么样的功能?使用教材的师生是怎样看待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他们需要什么样的“阅读材料”?对这些问题的了解是本论文进行调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利用实证的方法,对浙江省台州地区三个县市的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了解高中物理教材中“阅读材料”的使用现状,重点调查了高一物理“阅读材料”的使用现状。访谈了30名师生,问卷调查了97位教师和629位学生,收集原始数据,使用电脑的Microsoft Excel应用程序进行数据统计和曲线图呈现,借用赵凯华老师的“定性和半定量”方法进行数据分析。论文撰写中所使用的数据,是最后一次调查的149位学生的问卷和92位教师的问卷所统计的结果。 从访谈、调查中,笔者了解了高中一年级物理教材中的十四则“阅读材料”在该地区使用的现状。本论文从“阅读材料”使用的内容、使用的时间、使用的效率到师生对“阅读材料”的内容期望、形式期望、呈现方式期望,都进行了具体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并了解到学生对阅读材料通过信息技术呈现的强烈愿望。从而笔者提出个人观点:一是阅读材料应有的功能,二:是关于阅读材料编写的几个问题,三是阅读材料使用的一些建议。在论文的最后,笔者提出了几个与专家、学者共同思考的问题:高中物理教材全国统一现状是否需要进一步讨论?教科书的滞后性能否由信息资源的长处来弥补?如何让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加快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