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初,安然、世通等财务造假事件相继被揭露出来,使得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难以使人信服。诸多财务丑闻被曝光,意味着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与信息披露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辅以相关制度手段予以解决。因此,在2002年,美国上市公司被强制要求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这就是著名的萨班斯法案。为了降低双重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2007年PCAOB颁布了第五号准则,准则中提出了整合审计的概念。在我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大环境下,我国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先后经历了以下阶段,先是于2008年对上市公司进行有关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做出了相关规定,随后在2012年政府要求我国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强制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两年强制披露范围扩展到全部的主板上市公司。在此期间,中注协出台了实施整合审计的配套指导文件,从而推进整合审计在我国的迅速发展。随着整合审计在我国实施范围愈来愈广泛,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自愿采用整合审计,那么整合审计的执行效果到底如何?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与文献,从信息披露质量与证券市场两个角度对整合审计实施效果进行检验,并探究整合审计对信息效率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本文选取2012年至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整合审计、信息透明度与股价同步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对三者之间的传导机制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整合审计与信息透明度显著正相关;(2)信息透明度与股价同步性显著正相关;(3)整合审计与股价同步性显著正相关;(4)整合审计通过信息透明度的中介作用,影响股价同步性。最后,根据以上实证结果分别从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与监管部门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文章正文共分为六章,各章内容介绍如下:第一章,绪论。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点。第二章,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整合审计、信息透明度与股价同步性单个变量的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的述评。第三章,理论基础。理论基础主要从委托代理理论、系统协同理论、有效市场理论以及行为金融理论四个方面对本文观点的支撑理论进行论述。第四章,研究假设与研究思路。基于本文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部分提出有关整合审计、信息透明度与股价同步性相关的四个假设:H1:整合审计与信息透明度显著正相关;H2:信息透明度与股价同步性显著正相关;H3:整合审计与股价同步性显著正相关;H4:整合审计通过信息透明度的中介作用,影响股价同步性。并根据假设设计对应的的模型,定义因变量、自变量及控制变量,最后对数据来源与筛选标准作出阐述。第五章,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利用统计软件对取得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包括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以及信息透明度在整合审计与股价同步性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并针对假设与实证检验结果进行剖析。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建议。总结研究结论,并对此加以详细分析。并对分别从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与监管机构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并对未来进行展望。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从崭新的视角即股价信息效率的角度,研究整合审计的执行效果。回顾国内外文献,鲜少发现整合审计对股价信息效率影响的研究。然而整合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外部监督手段,其对于证券市场发挥信息效率作用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最终实证结果表明整合审计,使得证券市场能够正向反映信息效率,提高了股价同步性。(2)探讨整合审计、信息透明度与股价同步性三者作用机制。本文将信息透明度作为中介变量引入整合审计与股价同步性的关系中,发现整合审计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并非直接作用,而是通过信息透明度对股价同步性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