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头状骨移位术后在体桡腕关节内应力分布及变化情况。研究对象:一名男性患者,45岁,住院号76587,临床诊断为右腕部月骨无菌性坏死ⅢA期(Kienb(O|¨)ck diseaseⅢA),于2008年5月7日于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手外科行臂丛麻醉下右腕月骨切除、头状骨移位术。研究方法:对患者行双手腕部三个不同位置的高分辨率CT机扫描,分别为中立位,掌屈约30°位、背伸约30°位。以自身对照为实验研究方式,右手腕部三个位置设为手术组,左手腕部三个位置设为对照组(非手术组)。将双手腕部断层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保存并导入Mimics 10.01软件,依据手部骨骼的CT灰度值,建立腕部骨骼的数字化三维重建,以.STL的格式保存并导入到Geomagic Studio 12.0软件进行处理,建立三维腕部骨骼实体模型,最后导入ANSYS Products 12.0软件,根据腕骨的物理学性质及参数值,对模型进行赋值,并根据腕关节面受力的特点进行仿真工况设定。对照组的月骨及舟骨施加10N,方向垂直桡腕关节面,在手术组的月骨及移位头状骨施加的力的大小及方向与对照组相同。取得手术组、对照组的桡骨窝及桡月窝的应力-应变云图,以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头状骨移位术后,桡骨远端舟骨窝、桡月窝内传导的最大载荷小于正常腕关节可传导最大载荷,即在关节面软骨可承受的应力载荷之内,故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可能性小于正常腕关节发生创伤性关节炎额可能性。结论:带血管蒂头状骨移位术不存在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可能;其原因在于术后桡骨远端关节软骨所承受的载荷位于关节软骨的正常范围内。本实验对头状骨移位术后患者腕部骨骼建立在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以自身对照为实验研究方式,探求头状骨移位手术后患者预后情况,与离体的术后腕关节面的应力分析研究更具有临床研究价值,并为判断此种手术方法,对于月骨无菌性坏死疾病的诊治及预后情况提供临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