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文摘要:目的:研究由胰岛素诱发急性低血糖,在血乳酸浓度升高时,类似高乳酸血症情况下,脑组织对乳酸的摄取情况。应用生物化学及组织形态学检查的手段,判断在急性低血糖情况下脑组织摄取乳酸的变化及与低血糖脑损伤的关系。材料及方法:将符合动物实验要求的成年雌性家兔1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于实验开始前24h开始禁食,不禁饮,减少实验对象体内糖原储备。麻醉完成后,迅速进行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低氧性脑损伤的发生。实验过程中经耳缘静脉持续输注生理盐水,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经手术创口蒸发量,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避免低灌注脑损伤的情况发生。在实验中维持实验对象体温于正常范围,避免寒战的发生,使实验对象的代谢状态接近正常生理状态。行逆向颈内静脉插管及股动脉切开,动脉插管术,用于血液标本的采集及平均动脉压、心率、动脉波形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从而及时调控实验对象的生理状态并采集实验数据。完成上述实验准备后,实验组家兔持续输入乳酸钠注射液6h,升高动脉血乳酸浓度。实验对照组不予输注乳酸钠注射液,予碳酸氢钠注射液输注,模拟实验组动脉血pH升高的内环境,持续时间为6h。在特定时间位点,采集两组实验对象动脉血及颈内静脉血乳酸浓度和葡萄糖浓度,以相同时间位点动脉血乳酸浓度值(Alactate)减去颈内静脉血乳酸浓度值(IJVlactate),计算脑组织乳酸摄取量(△A-IJVlactae),以相同原理计算脑组织葡萄糖摄取量(△A-IJVglucose)。在实验开始后2h,两组均持续输注普通胰岛素,持续1.5h,诱发低血糖,从而比较在急性低血糖的状态下,脑组织对乳酸的摄取情况。实验进行6h后,以过量麻醉的方法处死实验对象。经心脏灌注法,对家兔的全脑进行灌注固定,取出家兔全脑后,进行苏木精—依红(HE)染色,以光学显微镜观察双侧大脑半球外层皮质,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脑损伤的情况。从而判断在急性低血糖发生时脑组织对乳酸摄取量的变化及血乳酸浓度的改变对低血糖脑损伤的影响。结果:1.分别采集实验组及实验对照组时间位点为time=-1h, time=-30min, time=1h,time=2h,time=3h,time=4h,time=5h及time=6h时每个实验对象的平均动脉压数据,与文献提供的家兔正常平均动脉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p=0.396>0.05,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从实验准备阶段开始至实验结束,即从time=-1h至time=6h,实验组及实验对照组家兔的平均动脉压与文献提供的家兔正常平均动脉压相比较,无明显差别,排除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脑低灌注情况的发生,从而排外了低灌注脑损伤的可能性。2.对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脑摄取乳酸量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p=0.02<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实验组家兔脑组织摄取乳酸量大于对照组,该差异与动脉血乳酸浓度(因素A)相关,而与时间(因素B)不相关。3.因发现在开始输注胰岛素后1h,即time=3h开始,实验对照组家兔的动脉血乳酸浓度在未予输注乳酸钠的情况下,出现乳酸浓度升高约50%的现象,对实验对照组脑组织摄取乳酸量进行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p=0.06>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在本次研究中动脉血乳酸浓度因低血糖而发生生理性升高,升高幅度不超过正常值5--8倍时,脑组织对乳酸的摄取不增加。4.对实验组及实验对照组脑组织摄取葡萄糖量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p=0.639>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动脉血葡萄糖浓度下降、动脉血乳酸浓度升高等因素,在本次实验中均不影响脑组织对葡萄糖的敏感性,从而维持了脑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且这种敏感性和能力与上述两因素持续时间无相关性。5.对两组家兔双侧大脑外层皮质进行组织学检查,以有急性脑损伤特征的定义为阳性表现,无急性脑损伤特征的定义为阴性表现。收集阳性例数及阴性例数,进行x2分析,p=0.596>0.05,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在本次研究中,输注外源性乳酸钠,升高动脉血乳酸浓度虽可增加脑组织对乳酸的摄取,但相较于实验对照组,并不能降低低血糖脑损伤的发生率。结论:1.动脉血乳酸浓度升高至正常生理水平的5—8倍时,成年家兔脑组织摄取乳酸的量增加,但与动脉血葡萄糖浓度及时间不相关。2.在动脉血葡萄糖浓度急性降低的情况下,成年家兔动脉血乳酸浓度可升高约50%,但并不增加家兔脑组织的乳酸摄取量。3.由胰岛素诱发急性低血糖血症的情况下,外源性输注一定量的乳酸钠可增加成年家兔脑组织对乳酸的摄取量,但该改变并不能降低低血糖脑损伤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