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岳庙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城西,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间(公元500—508年),集绘画、雕刻、书法、古建艺术于一身。北岳庙内石刻林立,这些石刻来源有:庙内旧藏、民间发现和近几年的考古发掘。北岳庙石刻分为碑刻、墓志、经幢,以南北中轴线为主、东西对称分布在北岳庙内。这些石刻多以曲阳境内盛产的汉白玉、大理石、白石等多种石材为刊刻材料。碑刻一般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文内容丰富;碑刻的碑首形状多样,碑首图案有螭首浮雕、祥云雕刻和花草祥鸟等;题额也有多种镌刻形式,题额字体有楷书,但多为篆体;碑身镌刻内容格式讲究、多样。北岳庙石刻也是一座书法艺术宝库,碑文的书法从北齐、唐、五代、宋、元、明、清,风格纷呈。碑座有两种,龜趺和普通石板座。墓志的使用目的基本一致;多为方形;墓志内容分首题、序文和铭辞,首题镌刻较为多样。经幢由幢顶、幢身、幢座三部分组成,主要刊刻了一些佛教经文,多为八棱石柱;幢底座造型丰富,并镌刻有图案、佛像作为装饰。北岳庙碑刻史料价值珍贵,北魏《邸府君之碑》碑文中有北魏时期县设中正的确凿证据,使学界中对县设中正的推测有了实例依据。《魏故侍中散骑常侍定州刺史司空邸公之碑》主要记述了邸珍家世和追随北齐神武帝高欢平定尔朱氏之乱的经历和功绩,碑文内容可与史书相互印证、一些细节还可以补史之缺、纠史之误,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唐恒岳故禅师影堂纪德之碑》为研究唐代定窑及相关问题提供了新材料,碑文中出现了丰富的与定窑有关的官职,依此判断定窑为官窑。刊刻时间也为定窑的创烧时间和烧制分期提供了文献参考依据。北岳庙石刻中,多个石刻资料涉及到同一问题。其中数通碑刻和三通经幢均和曲阳慧炬寺相关,这些石刻勾勒出了慧炬寺的兴衰变化。唐、五代、宋、元、明、清碑刻中详细记载了北岳庙重修情况,不同时期修建目的不同,随着重修、新建,北岳庙格局不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