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当今高校教师人事制度的核心所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严格地遵守相关原则,利用相应的评价模型,充分利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估的导向作用以及其管理功能,科学配置教师人才资源。不但如此,在最大限度促进实现高校组织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可以指导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和高校教学活动全面发展。因为高校教师无形化的工作特性以及其高端、精细化的劳动属性,构建相应的能力评析指标体系,属于一项十分系统且复杂的工作。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对人才与科技创新的需要,构建一个推动人才培育、彰显高校办学特色、符合教师发展规律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就变得迫在眉睫。长期以来,学术领域尤为注重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讨工作,但从整体层面来看,绝大多数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普遍性和常规性的问题,研究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尤其是对于单项绩效指标体系的研究,十分匮乏,针对教学能力的专项研究成果数量不多,已有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研究不够全面、系统,而且,其普遍适应性较为缺乏。因此,在本文研究中,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问题,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主要划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文的导论部分,对选题的意义和背景做了系统全面的介绍,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创新点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为全文的理论基础,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界定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相关核心概念,并将本文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激励理论和指标体系分层的冰山理论进行了解释。第三部分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现有指标体系的状况分析,结合问卷调查从中找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问题所在,进行反思并提出建议。第四部分为国外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简介,就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起步早、发展快的北美、欧洲和亚洲部分国家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安排和权重设置进行了简述与总结,从中找到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借鉴之处。第五部分为本文的核心章节,基于访谈和问卷调查中出现的问题,以冰山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外评价指标体系,重新构建了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入教学基本素养和教师个人总结与规划两个隐性素质及若干隐性指标,更合理客观的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最后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次提出了改革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第六部分则对本文的研究主题进行了总结,概述了本文的研究成果,最后阐述对本体系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