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认知开放性的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z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五人格测验中,包含人格开放性的维度。人格开放性是以信念开放为核心的,集中研究认知开放性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教师来说。教师的认知开放性是指在与教育教学行为关联紧密的信念、价值观、信息感知等的开放性,它也会直接对教师的自身发展、教育教学行为发生影响。为了系统地研究中小学教师认知开放性的结构及发展状况,以及相关联的影响因素,我们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编制了《中小学教师认知开放性问卷》。经过初测后的分析、修改完善形成了正式的问卷,以正式问卷进行了较大样本的测查。正式测查的数据经因子分析,进一步验证了问卷结构的六个方面:认知广度-收敛性、思维变通性、感知敏锐度、求新驱力、排异性、抗认知闭合。问卷具有很好的结构稳定性和信度。在就1126名中小学教师样本测查数据的统计分析中,得到如下主要结果:(1)我国中小学教师认知开放性整体发展不均衡,各因素的发展水平不一致,也存在不同地区、不同学科、不同学校性质之间的差异;(2)文体类教师在思维变通性上高于文科和理科教师,文科教师的认知广度-收敛性高于理科教师和文体类教师;(3)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教师认知开放性高于经济较不发达地区;(4)男教师认知开放性整体上和女教师有差异,同时在认知开放性的不同方面差异不同;(5)小学教师的认知开放性高于中学教师;(6)随着年龄、执教年数的增加,教师求新驱力越来越低。研究结论:(1)自编的《中小学教师认知开放性问卷》由认知广度-收敛性、思维变通性、感知敏锐度、求新驱力、排异性、抗认知闭合六个维度组成,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了解中小学教师认知开放性水平的辅助工具;(2)中小学教师认知开放性是包含多维度,且在学科、地区、学校类型、学校性质、执教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反映了教师认知开放性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与教育经历关系密切。
其他文献
【正】 读今年四月二十一日《文汇报》刊载的《甘肃武威新发现的汉简表明我国西汉就有养老尊老法》的消息,受到很大启示。我国素称礼义之邦,尊敬老人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和
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的政府资金和非政府资金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科研机构投资中政府资金投资对农业经济的贡献较大,非
(台湾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14年8月,320页)玛利亚崇拜是天主教教仪体系中的核心环节,此一信仰内容在华传播、植根及演变的历程,及其与中国社会文化发生的互动关系等,一直是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