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化石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人们对环保的需求日益提高,风能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是传统能源消耗大国,为缓解能源紧张,改善能源结构,风力发电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一条新途径。我国沿海地区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同时海上风电场建设不占用宝贵的陆地资源,海上风电发展前景广阔,成为我国风力发电的重要部分。2008年以来我国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鼓励发展海上风电产业,众多海上风电场投入建设。风力发电虽是清洁能源,但风电场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同时近岸海洋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且海上风电场占用海域面积大、运行年限长,在较小的区域内密集建设海上风电场会对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造成累积影响。为了对海上风电场的规划、建设的速度、强度和布局进行合理安排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以及降低海上风电场建设的生态影响,对海上风电工程的累积影响进行评价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以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北区海域多个海上风电场对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的累积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海上风电工程的累积环境影响识别,选取水环境综合质量、浮游生物量和底栖生物量为评价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确定。通过以幕景分析法为框架,综合运用GIS技术与数学模型法,构建了海上风电工程累积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据此定量评价海上风电场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累积影响,对比分析不同幕景下的海洋水环境、生物生态环境和底栖环境的变化情况,综合考量累积环境影响,以此为依据提出针对海上风电工程累积环境影响管理措施和对策。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通过对海上风电项目的累积影响识别,选取海洋水环境综合质量、浮游生物量和底栖生物量为评价指标,采用ARCGIS10.1软件中克里金插值工具分析了在风电工程建设不同时期下的海洋水环境、生物环境和底栖环境的环境状况,结果表明:多个风电场建设会造成区域海洋水环境一定程度的降低,水质污染因子超标率增加;海上风电工程对浮游生物的影响较大,施工建设行为会造成浮游生物损失;对底栖生物的影响是长期不可逆的,主要和风电场规模和其占海面积有关;海上风电工程建设对近岸海域和风电场附近海域的影响较大,离岸较远的区域环境状况受影响较小。(2)通过构建累积影响综合评价模型对江苏滨海多个海上风电项目进行累积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三个幕景下秋季的累积影响综合指数分别为0.475、0.508、0.640,累积影响等级由一般影响增加为较大影响,指数增加率为34.76%,春季的累积影响综合指数为0.434、0.485、0.578,累积影响等级为一般影响,指数增加率为33.26%。秋季海上风电工程建设对海洋水环境、底栖环境的影响较大,春季对浮游生物的影响较大,海上风电场建设对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的累积影响会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而增大。(3)针对海上风电项目的累积环境影响和研究区域海上风电建设现状,提出风电项目的开发与规划的尺度规模应科学适当,避免过度开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造成危害。风电场施工建设应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安排施工期以及加强管理,结合区域季节特性和生态敏感特性,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对于难以自我修复的底栖环境应当采取生态补偿,以其恢复底栖生物生态多样性和生物群落结构等四个方面的建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