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细菌,最早由Warren和Marshall于1983年发现,主要分布于人的胃和十二指肠。H.pylori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等密切相关,此外H.pylori还与胃肠外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血管疾病、缺铁性贫血和糖尿病等有关。世界卫生组织将H.pylori列为胃癌的I级致癌物。近来京都共识将H.pylori胃炎定义为一种传染病。全球自然人群H.pylori感染率超过50%,且不同国家或地区感染率存在差异,发展中国家感染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我国是H.pylori高感染的国家,普通人群感染率为34.52%-80.55%,多数地区人群感染率在50%左右。个人及家庭成员患有胃病史、饮用不洁水源、接受过口嚼食物、吸烟、饮生水、养狗、常食用腌制食物及熏制食物与H.pylori感染密切相关。根除H.pylori能显著减轻胃部炎症,促进溃疡愈合,并可能预防胃癌的发生。而近年来抗生素过度使用甚至滥用现象普遍,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等药物耐药有增多趋势,导致H.pylori根除治疗效果下降。研究发现H.pylori耐药可能与抗菌药物诱导H.pylori球形变及不合理用药等因素有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及消化内科门诊就诊行H.pylori检测人群的临床资料,分析人群H.pylori感染的现状,分析比较不同H.pylori根除方案效果,并应用微生物检测法进行H.pylori耐药临床研究,为临床合理选择H.pylori根除方案及防治耐药提供参考。目的:了解医院体检健康人群及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患者H.pylori感染情况,比较不同根除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H.pylori耐药检测及药物敏感试验,为临床合理选择H.pylori根除方案及防治耐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01月至2018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群及消化门诊就诊行14C-尿素酶呼气实验检测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人群H.pylori感染情况。收集H.pylori根除治疗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5组,疗程均为14天,包括:A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20mg+枸橼酸铋钾片220mg+左氧氟沙星胶囊200mg+阿莫西林胶囊1000mg,一天2次;B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20mg+枸橼酸铋钾片220mg+左氧氟沙星胶囊200mg+克拉霉素缓释胶囊500mg,一天2次;C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20mg+枸橼酸铋钾片220mg+左氧氟沙星胶囊200mg+克拉霉素缓释胶囊500mg+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500mg,一天2次;D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20mg+枸橼酸铋钾片220mg+左氧氟沙星胶囊200mg+奥硝唑分散片500mg,一天2次;E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20mg+枸橼酸铋钾片220mg+替硝唑片500mg+克拉霉素片500mg,一天2次,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根除效果。采用调查问卷方式,随机抽取消化门诊就诊行14C-尿素酶呼气实验检测人群,了解其一般情况、生活习惯等,分析H.pylori感染的易感因素。应用微生物检测法进行H.pylori分离培养、测定耐药检测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共收集14C-尿素酶呼气实验检测者4215例,包括健康人群3163例,消化内科门诊患者1052例,其中男性1701例,女性2514例,平均年龄49.68±14.42岁。所有检测者中H.pylori阳性者2039例,人群H.pylori感染率为48.4%。健康人群中H.pylori阳性者1301例,感染率为41.1%,消化内科门诊患者中阳性者738例,感染率为70.2%。2.1701例男性人群中,H.pylori阳性者833例,占48.9%,2514例女性人群中H.pylori阳性者1206例,占47.9%,不同性别之间H.pylori感染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20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6组人群H.pylori感染率依次为29.2%、44.9%、49.2%、47.8%、51.5%、47.3%,各年龄组人群H.pylori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共有103例患者完成问卷调查,其中H.pylori阳性者49例,男17例,女32例,平均年龄44.9±13.7岁。患者H.pylori感染与吸烟、饮酒以及其婚姻状态、长期居住地区(城市与农村)、外出就餐、家庭内分餐无明显相关性(P>0.05)。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患者H.pylori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学历组(P<0.05)。具有口臭/异味、反酸、烧心、胃痛、腹胀、嗳气、便秘、腹泻症状患者中H.pylori阳性者占比与阴性者占比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中H.pylori阳性者占比为78.4%,明显高于H.pylori阴性者的占比(21.6%)(P<0.05),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基础病患者中H.pylori阳性者占比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及教育程度与H.pylori感染相关(P<0.05)。4.1052例消化内科门诊患者同时进行胃镜检查,包括H.pylori阳性者738例,阴性者314例。胃镜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H.pylori阳性者346例(80.7%)、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H.pylori阳性者370例(62.3%)、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ylori阳性者55例(80.9%)、胃息肉患者中H.pylori阳性者31例(52.5%)、食管炎/Barrett食管患者中H.pylori阳性者87例(65.9%)、MALT患者中H.pylori阳性者3例(100%)、胃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中H.pylori阳性者22例(61.1%)、胃癌患者中H.pylori阳性者4例(66.7%)、残胃及吻合口炎患者中H.pylori阳性者16例(76.2%)。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息肉患者中H.pylori阳性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H.pylori阴性者所占比例(P<0.05)。MALT、胃癌患者H.pylori阳性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H.pylori阴性者所占比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炎/Barrett食管、胃粘膜隆起性病变、残胃及吻合口炎患者中H.pylori阳性与阴性者所占比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38例根除H.pylori治疗患者中,共有564例根除治疗成功,总根除率为76.4%。其中A组H.pylori根除率70.1%、B组H.pylori根除率为78.6%、C组H.pylori根除率最高为82.4%、D组H.pylori根除率74.0%、E组H.pylori根除率为69.0%。5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根除效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共收集8例患者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的胃黏膜标本,其中慢性胃炎伴糜烂4例,消化性溃疡3例,胃癌1例。H.pylori分离培养成功3例,培养阳性率为37.5%,行药敏检测试验,其中1例药敏结果显示为阿奇霉素及克拉霉素耐药,阿莫西林中敏,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硫酸庆大霉素、四环素、盐酸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甲硝唑、替硝唑、利福平及呋喃唑酮敏感。结论:1.调查人群H.pylori感染率与全国感染率相近,消化内科门诊患者H.pylori感染率高于健康人群。2.人群受教育程度与H.pylori感染负相关,患有糖尿病与H.pylori感染正相关。3.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息肉密切相关。4.含铋剂四联方案可以有效根除H.pylori感染,联合益生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可以提高根除效果。5.应用微生物检测法可进行H.pylori分离培养、耐药检测及药物敏感试验,但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