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后,受国家政策和“人间佛教”的影响,佛教逐渐从“出世”向“入世”转变,其教义、教规所包含的哲学理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佛教徒的信仰实践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出现了私人和团体并行的信仰实践方式。 社会转型期所带来的急剧变化,导致许多人陷入了紧张的忙碌和焦虑之中,不能准确为自己定位,或是失去自我反省的能力等等,从而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自我认同危机。本文把佛教的变化和社会转型期这一背景联系在一起,以哈尔滨市的佛教徒为例,采用非参与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经过研究得出佛教徒能够借助于佛教这个平台,通过个人和团体两种信仰实践方式来建构自我认同,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佛教能够给予佛教徒一个明确的社会身份,帮助佛教徒扮演相应的社会角色;佛教的价值观念为佛教徒提供了一个反思自我的框架,帮助佛教徒反思,维持佛教徒自我的完整性;佛教徒通过参与佛教活动,增加社会交往,建立对他人和社会的信任,在团体中获取归属感和存在感,以此重构自我认同,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