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农民工参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研究——以恩施州白杨坪乡石桥子村为例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aix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我国大力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此过程中,不少民族地区的回流农民工投身到当地的新农村建设中去,并起着模范带头的作用。他们凭借在城市务工期间积累的资金和管理经验,回乡后积极进行自主创业,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但农民工在回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种种困难和矛盾,阻碍他们参加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关乎我国发展的全局。在这一现实情况的指导下,笔者对回流农民工参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象展开了实证研究。  作为本文观察对象的石桥子村,便是上述现象中极具典型代表性的个案之一,因此,笔者结合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对该村进行了实地的田野调查,详实记录了石桥子村新农村建设前后的变化。在直观阐释该村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及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推拉理论剖析了农民工回流现象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农民工的回流行为给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对回流农民工在参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和思考。  笔者希望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和探讨,为其他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参考实例,探索出一条适合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路径,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
其他文献
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考虑发展高速铁路工程,并从2003年起迅速建设成了规模位于世界第一的高速铁路网络。然而,在“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运营安全、融资债务、上座率低等问题却
目前,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教师每天课前认真备课、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上落实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拨、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小结评价;课后抽查背诵、尽
期刊
围绕"11·22"事故暴露出的风险辨识中频率的误差、风险的动态变化、独立保护层的完整性、传统事故调查的缺陷、安全管理不到位、未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等问题,从理论和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