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存在于细菌和古细菌中的获得性免疫防御机制经过人为改造后,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作中,于2002年正式命名为CRISPR/Cas系统。该系统经过人为改造后,仅需一条单链RNA就能引导效应因子对特定靶点进行有效切割。2类V型效应因子因其在远离PAM序列位置进行切割,能形成黏性末端等特点而备受关注,该类效应因子中的AsCas12a蛋白因对哺乳细胞具有良好编辑活性而研究广泛,其中不少致力于拓展其PAM识别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存在于细菌和古细菌中的获得性免疫防御机制经过人为改造后,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作中,于2002年正式命名为CRISPR/Cas系统。该系统经过人为改造后,仅需一条单链RNA就能引导效应因子对特定靶点进行有效切割。2类V型效应因子因其在远离PAM序列位置进行切割,能形成黏性末端等特点而备受关注,该类效应因子中的AsCas12a蛋白因对哺乳细胞具有良好编辑活性而研究广泛,其中不少致力于拓展其PAM识别特异性从而拓宽其靶向范围。来自毛螺旋菌属Lachnospiraceae bacterium ND2006的LbCas12a在植物基因组编辑中呈现良好编辑活性,但对于拓展该蛋白PAM识别能力的研究甚少。随着植物基因组研究工作的深入,拓展该蛋白的靶向编辑范围成为需要。因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首先,进行研究工作的前提是确定蛋白质的突变范围。该蛋白的晶体结构已被解析。已有的研究工作表明,围绕PAM双链结构周围距离最近的氨基酸即为影响PAM识别能力的关键氨基酸。因此,在蛋白质数据库PBD中下载LbCas12a蛋白晶体结构后,通过Pymol软件找出关键位点,共10个,分别为T149、T152、D156、Q529、G532、K538、D541、Y542、K591、K595。其次,为了了解由空间结构信息所得氨基酸残基对LbCas12a蛋白PAM识别能力的影响,构建并利用负筛选系统对10个位点的丙氨酸突变体进行丙氨酸扫描,逐一确认10个位点影响PAM识别能力的程度,从而确定核心关键位点。结果显示,10个位点中有4个位点对蛋白野生型PAM识别能力有显著影响,据数据分析总结,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K595,T149,K538/D156,其余6个位点丙氨酸突变的引入对野生型PAM的识别能力未产生影响。最后,为了更全面的考察关键位点对PAM识别特异性的影响,将10个位点分别突变为精氨酸,构建6个N随机PAM文库,再通过负筛选系统结合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处理确认突变体、野生型蛋白的偏好PAM。分析结果显示,野生型蛋白在本实验中展示出对TYTV的特异性偏好,十个位点单氨基酸突变的引入对PAM的特异识别产生了四种不同的影响,一是突变的引入对蛋白PAM识别偏好性不产生影响,这些突变为 T149R、T152R、D156R、Q529R、D541R、Y542R,二是突变的引入加强了对d(-3*)位T的偏好,产生该影响的突变有G532R、K538R,三是突变的引入将d(-2*)位的识别拓展为W(A/T),即K595R突变,四是突变的引入将d(-2*)位的识别拓展为W(A/T),同时还增强了 d(-3*)位对T的识别偏好,即K591R突变。随机选取各个类型的位点,即T152、G532、K591、K595进行随机组合突变,得到11个组合突变体,负筛选系统确认组合突变体的PAM识别偏好,得到能够识别非标准PAM的K591R/K595R突变体,其松弛的PAM均为TYWV。为了验证该结果,构建正筛选系统验证其在d(-2*)位的松弛,结果证实了突变体在d(-2*)位对A的识别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机动车数量也在急剧增加,这对汽车安全驾驶提出了更高要求。于是车载雷达应运而生,成为了很多公司与研究所争先恐后的热点项目,并且展现出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而低噪声放大器(LNA)作为车载雷达接收链路的关键模块,对整个接收机系统的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应用于车载雷达的工作频段的LNA的设计有着十分光明的前景。另一方面,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正在逐步加大基站建设
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入发展,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特别地,在智慧教育领域目前已经有许多关键的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实际应用,包括计算机视觉、文本识别、语音识别等。文本信息是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文本识别检测在智慧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互联网没有兴起的时代,学习只能通过纸质书籍和师长的口传身教。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学习渠道,出现了基于互联网的线上学习方式。然
随着5G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设备的数量快速增长,促进了电信业务量和业务种类的不断增加,同时也使得电信运维不可避免地面临优化升级的问题,急需向智能运维(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IT Operations,AIOps)发展。容量可以理解为预先分配给特定应用系统的资源上限。AIOps白皮书的能力框架中主要描述了效率、质量和成本三个常见应用场景,有各自的研究要点。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互通越来越依赖于无线网络等当代科技。而作为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天线在其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平面端射圆极化天线因其定向性好、剖面低以及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逐渐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与研究。鉴于此,本文对平面端射圆极化天线的基本原理以及设计思路等做了详细地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设计了三款新型的平面端射圆极化天线。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论文以设计平面端射圆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线上内容的不断丰富促使人们步入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严重的“信息过载”问题。用户难以从海量的数据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信息发布者难以找到与自己发布的内容相匹配的客户,推荐系统应运而生。此外,软件系统日趋复杂,网络内容日益丰富,推荐系统的数据来源和数据结构也更加多样化。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并存,非结构化数据在数据总量中的占比越来越大,推荐系统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本文根据由
电磁飞环是一种有限能量非衍射波,其在无轨道粒子加速、新型多极子激励、定域能量传输、高敏感度检测等领域存在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关于电磁飞环的研究主要关注其方程的理论解、拓扑结构和潜在应用,都还处于理论层面,这是因为到目前为止电磁飞环还没有被产生出来。为了将电磁飞环的研究从理论引入实验应用,本文对电磁飞环的传播性质与产生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主要对电磁飞环的传播规律展开研究。首
随着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三网的服务融合发展,广电系统应用中的内容越来越多,信息过载问题严重,为用户提供精准的推荐内容有利于提升广电服务质量。作为一种辅助信息,知识图谱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推荐系统。本文分析广电领域应用场景的特点,尝试将知识图谱引入广电系统领域应用于解决内容推荐问题。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本文提出了融合知识图谱和用户交互特征的广电内容表示算法,将知识图谱和用户
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的重要组件被人们广泛研究,各向同性天线凭借其在各个方向上都有相同方向和幅度的电场分量在射频识别、达波方向估计和室内无线通信等方面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此前的研究大多聚焦在功率各向同性上,而忽略了极化各向同性这一特性,本文旨在完善相关方面的研究,在设计功率各向同性天线之外,试图在极化各向同性辐射源这一方面有进一步的推进,主要工作和成果包括:第一章介绍了各向同性天线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总
α-T3模型是指在石墨烯蜂窝状晶格中每个六边形中心增加一个附加碳原子,该碳原子与六角格子中的最近邻边缘格点上的两个碳原子之一相耦合,其耦合强度用一个跳变参数α表示。该模型通过跳变参数在赝自旋为1/2的蜂窝状晶格和具有赝自旋为1的dice晶格之间连续变化。本文主要研究了引入赝场和施加应力两种情况下的α-T3模型的量子输运。本文首先研究了具有有效质量项的α-T3模型中电子通过方形势垒时的量子隧穿效应。
C波段的混频器(mixer)和压控振荡器(VCO)作为收发通信系统中的变频模块,是卫星和雷达等应用领域的射频通信中极其关键的射频器件。本文以C波段的变频模块为研究课题,重点研究了双平衡无源混频电路和交叉耦合压控振荡电路。论文在对双平衡混频器和压控振荡器的基本性能指标和工作机理进行分析阐述的基础上,针对混频电路重点分析了巴伦和电容元件对隔离度、噪声和线性度等性能的影响;针对振荡电路分析了寄生参量、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