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S技术检测稽留流产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及拷贝数变异的研究

来源 :宁夏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tszhzhc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新一代测序技术(new-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测稽留流产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及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分析染色体异常与稽留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诊断稽留流产的患者83例,孕周6-12周,无菌条件下获取绒毛组织,应用NGS技术完成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及CNVs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3例绒毛组织均检测成功,检出率100%。83例样本中异常核型78例(异常率93.98%),其中非整倍体44例(53.01%),以16、22、21、X、15号染色体高发;拷贝数变异34例(40.97%),查询公共数据库,其中14例注释为各类缺失重复综合征,20例注释为多态性或致病性未知。根据不同年龄段可划分为高龄组(年龄≥35岁)和低龄组(年龄<35岁),高龄组绒毛染色体为非整倍体的概率(78.8%)大于低龄组(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流产次数分为复发性流产组(流产≥2次)和偶发性流产组(流产1次),其染色体异常率分别是97.5%和90.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绒毛染色体异常是导致稽留流产的主要原因,非整倍体是稽留流产最常见染色体异常类型;未发现染色体拷贝数变异与稽留流产的明确关系;染色体非整倍体风险随母亲年龄增大而增加;NGS技术应用于胚胎组织的遗传学检测,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1)描述广东省三级医院PICC应用及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发现PICC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管理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持;(2)描述广东省三级医院PICC护士准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首敌,彻底阐明其发病机理并寻求相应的治疗措施,是当今世界医学界亟待攻克的一项重大课题。近年来的研究证明,以糖尿病为突出临床特征的代谢
全球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压的相关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不全,发病率逐步增加,给个人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高血压在中国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高。   大量研究资
目的:   总结子痫、子痫前期合并非典型部位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49例确诊子痫、子痫前期合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方法:   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近2年来收治的117例周围神经病患者,结合患者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