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bin0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anatomic hepatectomy,LAH)和腹腔镜下非解剖性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nonanatomic hepatectomy,LNAH)。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方式的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ncer,HCC)的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1.本研究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肝细胞癌患者共107例,均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其中LAH组66例,LNAH组41例。2.收集并对比所纳入的107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并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3.通过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以P0.05)。2.LAH组对比LNAH组,其中术中出血量为(135.00ml vs.117.68ml)、术后住院时间为(18d vs.16d),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手术时间为(173.0min vs.145.3min),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DFS有统计学差异(LAH vs.LNAH,1-year84.8%vs.80.5%,3-year 63.2%vs.39.2%,X~2=4.343,P=0.037),两组患者的OS有统计学差异(LAH vs.LNAH,1-year95.5%vs.92.7%,3-year 78.6%vs.64.3%,X~2=4.192,P=0.04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的无瘤生存率与手术术式、脉管瘤栓、包膜侵犯、肿瘤大小等4个变量统计学明显相关。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的总体生存率与手术术式、包膜侵犯、肿瘤大小等3个变量统计学明显相关。多因素分析模型提示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无瘤率和总体生存率与手术方式、肿瘤大小等因素统计学明显相关。结论:1.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操作精细,手术难度大,手术耗时相对长,但并没有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该手术方式是安全、可行的。2.LAH治疗肝细胞癌的远期疗效优于LNAH。3.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受手术方式、肿瘤直径影响,而与性别、HBs-Ag、肝硬化、脉管癌栓、年龄、包膜侵犯无关。外科手术治疗时应充分考虑患者肝储备功能及肿瘤的解剖位置、大小来决定手术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人群的角膜厚度变化,探讨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参数与眼部参数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到2019年7月期间,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多导睡眠监测,AHI(呼吸紊乱指数)≥5并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患者纳入实验组研究,并根据AHI严
目的2017年《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中提出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本实验前瞻性收集流行病学资料评估该系统在福建海岛胃癌风险人群的价值,同时分析福建海岛地区胃癌及癌前病变人群在年龄、性别、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与正常人群的差别,明确福建海岛人群胃癌及癌前病变所特有的危险因素可为进下一步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福建海岛高危人群胃癌及癌前疾病的危险因素调查2019年04月-06月在莆田南日岛4
目的:通过采用药物预防和物理预防措施对下肢静脉曲张中危血栓风险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比较两种不同的预防措施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的DVT的发生率的差异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活
目的鼻咽癌中CD8+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的浸润与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而环氧化物酶-2(Cyclooxygenase 2,COX-2)则正相反,其表达上调,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COX-2不仅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且还参与抑制性免疫微环境的形成,从而介导免疫逃逸。目前在其他实体瘤中的研究发现COX-2与C
目的:探索PDGF-BB对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ALN)预处理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增殖、迁移、成骨影响;研究PDGF-BB对预防SD大鼠拔牙后发生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骨坏死(bisphosphonate 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BRONJ)的预防作用。方法:1.使用不同浓度(10-
目的:探索药物二甲双胍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大鼠内皮间充质转化中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二甲双胍对照组、CTEPH组、二甲双胍低剂量组(50mg/kg/d)、二甲双胍高剂量组(100 mg/kg/d)。实验组大鼠麻醉后分离左颈总静脉,每只大鼠经左颈静脉注入自体血栓柱及含抗纤维溶解剂氨甲环酸的生理盐水,制备CTEPH模型,二甲双胍低剂量组和二甲双胍高剂量组每
目的:骨水泥注入治疗跟痛症是我院自行研究的一种治疗跟痛症的方法,本次研究目的是观察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研究探讨不同跟痛症分型、不同骨水泥注入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更好地为跟痛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方法:骨水泥注入治疗跟痛症现已进入临床试用阶段,并以此方法对12例跟痛症患者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2018年02月至2019年02月在我院骨科门诊就诊的12例跟痛症患者,其中右足8例,左足4例;男
背景和目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是一类CD30阳性的非霍奇金T细胞淋巴瘤,该类肿瘤在临床表现、分子遗传学特征和预后方面具有明显异质性。Zeste增强子同系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是一种表观遗传调节蛋白,可通过其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功能催化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发生三甲基化(H3K27
目的构建Markov模型并结合最新的III期临床试验(IMpassion130)数据,评价在美国和中国,阿特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Atezolizumab plus Nab-paclitaxel,An P)用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一线治疗的经济性。方法1.建立无进展生存、疾病进展和死亡的三状态Markov模型分别模拟晚
研究背景心肌梗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之一,对公共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一旦心肌受到梗塞的损害,由于心肌缺乏再生能力,并被成纤维细胞取代,导致疤痕形成,心室重构及功能障碍,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心力衰竭。因此,如何减少梗死区域坏死的心肌细胞,从根本上挽救坏死的心肌组织并改善心功能,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疾病所面临的挑战。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hiP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