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红山铁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engyunwoa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省大红山铁铜矿床位于康滇地轴南端西缘,介于红河深断裂与绿汁江深断裂所夹持的滇中台坳内,赋存于中元古代大红山群火山喷发-沉积岩系中,具有独特的成矿地质特征且铁、铜金属资源量丰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然而,关于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选题来源于导师合作科研项目《川滇黔成矿带基底铜多金属成矿带成矿模式及其找矿模型研究》(12120113094900)。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取样,室内分析测试及综合研究,系统地研究矿床成矿地质背景,通过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元素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年代学研究、成矿作用过程等方面对大红山铁铜矿床成矿模式进行探讨,本文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大红山群红山组为一套岩性主要为隐爆角砾岩的陆相火山蚀变岩,其被辉长辉绿岩所包围,为一单独的成矿地质体。(2)矿区辉长辉绿岩U-Pb年龄为1643±19Ma,代表岩浆侵入时代;红山组变钠质熔岩形成年代为1656±16Ma;石英钠长斑岩侵入时代为1673±20Ma;辉长岩中变质锆石年龄为748.9±5.7Ma,代表区域变质时间。(3)大红山矿区的黄铜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143±72Ma,该年龄代表了大红山晚期脉状铜矿床的成矿时代。(4)前人对大红山矿床做了大量碳同位素、氧同位素、硫同位素及铅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幔,结合本文Re-Os同位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地幔流体是形成大红山超大型铁铜矿床的重要条件。(5)大红山铁铜矿床为陆相火山-次火山岩浆成矿系统的产物,可能为富铁和富铜两种成矿流体在空间上叠加而形成。铁铜矿床主体形成为Columbia超大陆裂解事件诱发(1.8~1.6Ga),为深部岩浆房演化晚期,超高压的铁质流体、碳酸盐流体、钠质熔浆、硫化物流体及挥发组分沿岩浆通道或构造薄弱带贯入形成。后期脉状黄铜矿为Rodinia大陆拼合期Grenville运动诱发(1.1~1.0Ga),为含Cu的热液沿早期断裂贯入,叠加早期铁、铜矿。
其他文献
风电作为商业应用最成熟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我国风力发电也在飞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我国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91.4GW,居世界首位。但是,风电却因为其
模糊聚类已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领域。传统聚类分析方法只能应用在完备数据集上,不能直接应用于不完备数据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种原因数据通常是不完备的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Buhrer)Nickle]又称松树萎蔫病,是一种世界性森林病害,其致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该病是一种复杂的森林病害,涉及寄主松树、
雷达辐射源信号的检测是电子情报侦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第一环节,确定了辐射源信号存在之后,才能进行后续的参数估计和参数提取等步骤。雷达辐射源信号的检测比较棘手,它
研究区处于冈底斯成矿带,是青藏高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成矿带。本文研究区选自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南部。由于研究区属高寒山区,自然气候条件极其恶劣,且交通不便。前人在该区
羊巴贝斯虫病(Ovine babesiosis)是由媒介蜱传播的一种血液原虫病,患病动物临床表现发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等症状,严重感染时可引起死亡。现已报道并公认的病原主要有
学位
高精度多功能的三相电能表一直都是我国电表行业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升级,各行各业也对电能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具备基本用电量的计量功能外,还具有多种费率计量、多次谐波分析、数据远传等智能化的功能;而精度更高、抗干扰性更强、成本及功耗更低,无疑是这个时代赋予电能表的全新要求。论文首先根据电表行业的发展现状、电参数计量的理论基础和电能表功能设计要求确定总体的设计方案。其
随着社会的发展,带来的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短缺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微电网将各个分布式能源很好的连接在一起。更好的实现新能源的应用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但是,在
旅游与经济发展历来就有直接关系,旅游是一个永恒不衰的话题,旅游活动能够促进国家间的经贸发展,这是明显的事实,意义远大。一、中阿丰富的旅游资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早在20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