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堰塞坝溃决过程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uaodeshan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石流堰塞坝是由固体颗粒和浆体堵塞河道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天然坝。地震常常会引发大量崩塌、滑坡,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在降雨等诱发作用下,形成大规模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堵江堰塞湖作为其次生灾害也逐步显现。水位的上升会导致上游回水淹没,堰塞湖溃决还会威胁到下游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开展泥石流堰塞坝溃决方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不同地区代表性的泥石流堰塞坝事件进行了野外调查和资料查阅,采取模型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泥石流堰塞坝溃决过程和机理,以及溃决后的洪峰流量等。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文章进行了野外调查和有关文献查阅,统计了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泥石流堵江及溃坝案例。通过泥石流堰塞坝数据资料分析,总结了泥石流堰塞坝的形成和溃决过程,掌握了上游来水流量、坝体形态、坝体高度、黏粒含量和泥石流黏性稀性等对泥石流堰塞坝影响。其次,开展了不同来水流量、坝体形态、黏粒含量、坝高和泥石流容重条件下泥石流堰塞坝溃决的水槽实验。研究了泥石流堰塞坝溃决的主要过程,主要分为坡面侵蚀过程(阶段I)、陡坎侵蚀过程(阶段II)、侧向侵蚀过程(阶段III)和衰退过程(阶段IV)。分析了5种因素作用下孔隙水压力对泥石流堰塞坝溃决过程的影响。并研究了溃口演化机理,对比分析了滑坡堰塞坝与黏性的泥石流堰塞坝在坡面起动机理。对比研究了不同材料组成的堰塞坝侵蚀速率模型。以及提出了一种新的堰塞坝侵蚀过程跟踪技术,可以较好地分析堰塞坝侵蚀过程。最后,文章分析了每一种因素变化时,泥石流堰塞坝溃决流量变化过程,探讨了5种因素对溃决过程的影响,溃决洪峰流量与来水流量之间呈非线性正相关,溃决洪峰流量随来水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增速也越来越快。溃决洪峰流量随着背水坡坡度增加而增加,背水坡坡度为0.577(30°)时的溃决流量约为背水坡坡度0.176(10°)时溃决流量的1.7倍。溃决洪峰流量随着坝高的增加而迅速增加,溃决洪峰时间随坝高的增加而缩短。溃决流量随黏粒含量的增加而迅速减小,溃决时间随黏粒含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加。溃决洪峰流量随着泥石流容重的增加而缓慢降低,但变化的范围不大。根据实验中不同因素对泥石流堰塞坝溃决流量的影响,建立了泥石流堰塞坝溃决洪峰流量的计算公式。
其他文献
海藻糖分子是由两个吡喃葡萄糖环以α,α-1,1-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一种十分稳定的非还原二糖,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很多生物体内。海藻糖作为一种天然的非特异性生物保护物质,能
本文主要介绍了重力,弹性力,万有引力的做功过程,由它们做功的共同点引入了保守力的概念,再在保守力做功的基础上引入势能的概念。
使用电结晶法在钛合金表面沉积磷酸钙薄膜,使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韧性、强度和生物相容性。涂层沉积的最佳条件为Ca(NO3)20.10mol/L,(NH4)2HPO40.06mol/L,电压2.5V,电极间距离25cm,pH值4.4,温度25℃,沉积时间5h。强调了pH值是特别重要的因素,并
2004年开始进行版图扩张,落子在上海。2006年,强势进入合肥,定下"立足长三角,引领大海西,建树全中国"的发展战略宗旨,强化长三角的区域布局,从一家区域型房企向全国型房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