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收期对香菇贮藏品质及八碳醇化合物合成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香菇在采后会发生旺盛的生理代谢活动,使其营养品质及香气成分发生变化。采收成熟度与香菇的品质密切相关。目前有关采收期对香菇贮藏品质及风味影响的研究较少。本试验以香菇‘浙香6号’为原料,选取三种采收成熟度(S1:幼菇期;S2:成熟期;S3:过熟期)的香菇在4℃相对湿度约为85%的环境下贮藏,研究不同采收期对香菇贮藏期间品质及八碳醇化合物合成的影响。结果如下:1.不同采收期影响香菇的贮藏品质研究了三种采收期的香菇在感官、质构、营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1)感官表现上,幼菇期在贮藏期间的褐变最轻微,褐变指数在贮藏期间的数值变化为58.21-81.61;成熟期次之,贮藏期间褐变指数变化为:59.90-85.19;过熟期表现最差,褐变指数变化为67.23-95.99。(2)在质构上,采摘当天幼菇期硬度值最高(317.86 g),成熟期的硬度值次之(287.10 g),过熟期硬度值最低(257.22 g)。贮藏后期幼菇期和成熟期可以维持相对较高的硬度,过熟期的硬度值则较低。(3)在营养物质的含量上幼菇期由于贮藏前期呼吸速率较高,导致其贮藏期间表现出较低的营养物质含量和较高的重量损失。过熟期在贮藏前5 d具有较高的抗坏血酸(13.89 mg/100g)、总酚(0.73 mg/g)、可溶性糖(21.71 mg/g)含量,但在之后的贮藏中这些营养物质会快速消耗。成熟期则在贮藏后期维持着较高的营养物质含量。并且成熟期在贮藏后期表现出较高的抗氧化性。综上,成熟期采收的香菇具有更高的耐贮藏性和商品性。2.不同采收期影响香菇贮藏期间的八碳醇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了三种采收期香菇贮藏期间八碳醇化合物的含量及其合成底物、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如下:(1)试验共检测出4种八碳醇化合物,1-辛烯-3-醇的占比最高。幼菇期前期总八碳醇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在第5 d时为18.45μg/g。成熟期则在第10 d达到峰值,含量为17.53μg/g,并在贮藏后期维持较高含量。过熟期则整个贮藏期间含量较低。此外,一些醛类、酮类、酯类等挥发性风味物质在贮藏期间也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2)三种采收期的香菇贮藏过程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变化存在差异。成熟期采收的香菇在贮藏第10 d仍能保持1037.96μg/g,这为其后期维持较高的八碳醇化合物含量奠定基础。幼菇期的脂氧合酶(LOX)活性在贮藏第5 d达到峰值3.20 U/g,但之后显著降低。成熟期则在第10 d达到峰值,并且在后期维持较高的活性。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PL)、醇脱氢酶(ADH)同样作为八碳醇化合物的合成相关酶,在三种采收期香菇贮藏期间也表达出不同的活性水平。结果表明采收期是影响香菇贮藏过程中八碳醇化合物含量的因素之一。综上结果表明,采收期是影响香菇品质的重要因素,成熟期采收的香菇具有更高的耐贮藏性和商品性,风味成分的保持也较好。采收期可通过影响风味合成底物含量、合成相关酶活性等方面对八碳醇化合物的合成产生影响。
其他文献
长期高脂饮食引起的能量过度摄入可导致机体脂质代谢异常,是高血脂症,高血糖,肥胖等疾病的首要危害因素。近年来,开发和利用功能性茶食品改善相关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也是茶与健康领域研究的热点。六安瓜片绿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并且具有改善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六安瓜片绿茶的功能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思考。近年来,花草茶的健康功能逐步被科学界和大众关注,其开发规模和市场正逐步扩
学位
茶富含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等具有功能性的次生代谢成分。相对于传统的泡饮方式,将茶叶添加到食品中制成茶食品,能更有效地保留和利用茶叶中所有的营养成分。本实验将破碎茶鲜叶、茶干叶添加到烘焙食品中,制作曲奇饼干和戚风蛋糕产品,比较破碎茶鲜叶和茶干叶的添加对混合面团、面糊性质的影响,以及破碎茶干叶、茶鲜叶对曲奇饼干和戚风蛋糕品质特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Mixolab分析茶鲜叶和茶干叶的添加对
学位
《“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指出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决策部署,加快农业全面绿色转型。茶产业作为我国特色优势农产业之一,应当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绿色茶产品,走生态化道路,改变传统的茶园种植管理方式,推广运用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目前国内对茶园绿色防控的研究多停留在技术与推广层面,缺少综合效益评价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构建评价体系对安徽省茶园绿色防控实施效益进行系统评价,首先利用文献
学位
5-羟甲基糠醛(5-HMF)是热处理食品及中草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其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一方面因为其健康效应被加以利用,另一方面表现出毒副作用而被限量使用。茶叶作为拥有健康功效的热加工食品,其中的有益物质和存在潜在威胁的物质备受人们关注。基于此,本研究建立了5-HMF的UPLC检测方法,对273个茶叶中5-HMF含量进行检测;并借助经典的Caco-2细胞吸收转运模型,对5-HMF及EG
学位
青稞,大麦的一种,是我国西部高原地区的特产粮食作物,是我国最大的杂粮和最小的主粮,其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为促进西部高原地区的发展,青稞的推广与应用备受关注。面包,是一种主要由酵母菌发酵面团并高温烘培的主食,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包在我国的地位也不断提高,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此对于各类面包产品的研发已经成为食品领域中的一大重点。而美拉德反应则是面包香气产生的主要来源。本论文针对目前
学位
学位
糯米中主要成分为淀粉和蛋白质,其中支链淀粉的含量很高(约98%),这使得糯米粉具有特定的性能:粘度大、凝沉性弱、冻融稳定性好等,被广泛应用到制作黏性食品和冷冻食品中。但食用较多的糯米制品往往会引起消化不良,这限制了糯米粉的应用范围,导致其附加值较低。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常作为酯化试剂对淀粉进行疏水化改性,而糯米粉属于淀粉质原料,目前国内外对
学位
水体中氮磷污染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沼液废水中氮磷的去除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利用吸附法可以实现氮磷的有效去除与资源回收利用的目的。本研究利用氧化镁改性凹凸棒土作为吸附剂,用于模拟沼液中氮磷的去除,通过投加量、p H、初始氮磷浓度、共存离子、氮磷比、钙离子浓度等因素分析氧化镁改性凹凸棒土对氨氮、磷吸附性能的影响。利用动力学、等温模型、热力学等方式分析判断吸附氮磷的特性,通过磷形态提取实验以
学位
茶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然而病虫害的持续发生严重危害茶叶生产。其中茶炭疽病(Gloeosporium camelliae sinensis Miyake)和茶轮斑病(Pestealotia camelliae Sawada)就是两种重要的茶树叶部病害,会造成茶树的大量减产和茶叶品质的降低。长期以来,化学防治是针对茶树病害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其容易造成病原菌耐药性、污染生态环境、威胁人类健康等缺点
学位
近年随着重金属污染的日益严重,大宗粮食作物的安全生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低积累作物的品种筛选也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品种筛选研究具有操作简单、风险低、易推广等优点,而玉米作为我国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之一,具有生物量大、生长周期短等特点,且籽粒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较低,而根部和茎叶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较强,茎叶在回收后还能作为生物质炭进行土壤修复,因此在减少作物中重金属含量和Cd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