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品石文化源远流长,奇石具有独特的美,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刻出来的千姿百态,也是文人雅士赋予了奇石以丰富的人文情怀。在长期的把玩中积淀而成的一种品石风尚。这些醉心于品石的爱石者,不仅是在手中把玩,而且还把奇石作为一种创作主体引入到绘画当中。画家们在玩石画之中发展出一种独特的审美观点,最为著名的有米芾的瘦、漏、皱、透;还有郑板桥笔下之石的坚、固、雄、秀;更有高凤翰的“方而平,石云贞”的石头品格,体现了一种由石格到画格甚至是人格的升华。本文以画中奇石为研究对象,从奇石入画的研究方向着手,通过对以奇石为独立审美主体的绘画作品以及奇石在不同文人画家笔下体现出的不同象征涵义进行分析和阐释,从中领悟到画中奇石的独特品质,以求得隐藏在奇石画背后文人画家的内心写照和精神风貌,找到人与石的契合点,来探索奇石入画的当代可能性。文章通过对奇石入画的源头探索,了解奇石很早是以配景的形式出现于绘画之中。从社会风气的熏陶,到园林建设中奇石的广泛应用,到个别画家的嗜石如命,来探索奇石的独特艺术魅力,研究奇石在绘画中的精神表达与风格演进,奇石在画中“位置”的变化,由衬托画面整体氛围和主体的配景角色到成为画面主体的演变,所反映出画中奇石的不同特质。通过对清代画家高凤翰的个案,从布局、造型以及题跋的关系,研究奇石精神的延伸性。揭示了艺术家通过对奇石的表现,找到了奇石与艺术家自身的契合点,实现人石相融,以石喻人的表达方式,来探索奇石入画的当代可能性。结合当下奇石绘画的创作分析,体验到画中奇石的形象不止是奇石的性情,体现的是一种意境和值得领悟的生活情愫,更是文人画家所追求的精神境界,这是文人他们心灵休憩的间,里面存在最真实或理想的自我和人生。奇石画作为一种新的绘画题材以及其内在的精神内涵,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有着不可小觑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