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280078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国际环境对企业空间组织以及城市-区域的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深刻的影响,城市-区域的全球联系网络与内部空间组织演变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议焦点,世界城市/全球城市、世界城市网络、全球城市-区域、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等理论概念不断出,丰富了新时期城市-区域研究的理论体系。但多数理论与实证研究都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和发展经验,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发展中国家的关注相对较少。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分权化以及城市化(五化)分别从外部和内部推动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城市与区域空间组织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逐渐市场化、分权化以及快速城市化的国内背景使我国城市-区域的发展演化环境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区域的发展演化背景,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现有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区域空间演化的理论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典型城市-区域发展演化的空间特征、过程与机理进行系统分析,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城市-区域空间演化的理论体系。与此同时,系统分析我国城市-区域的发展演化特征、过程与机理也是我国国家战略制定与实施的重要需求。国家十一五计划以来,“城市群战略”多次被写进国家级战略规划之中,强调城市群作为增长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以促进区域的城市化与一体化进程。地方政府也积极主动的自上而下的推进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城市群的发展是能否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发挥其扩散效应、哪些因素影响了城市群的集聚与扩散成为城市群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需着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上述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是从国内外城市群相关理论及经验研究的梳理与总结入手,采用“理论演绎—假说提出—数据采集分析—模型模拟验证”的研究思路,以我国发展最为成熟的城市群之一——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讨全球化、信息化以及我国转型时期的背景下,我国城市群区域的空间演化特征、城市群在不同空间尺度集聚扩散过程以及主要的动力机制,为后发的以及正在建设的城市群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依据。论文有三个核心议题:一是,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空间演化特征如何?空间格局、空间联系以及内部的区域差异是如何演变的,是否表现出与国外城市-区域类似的多中心、网络化、均衡化态势?二是,城市群的集聚扩散态势如何,作为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是否已经显现?城市群内部的大都市区与城市群在更大的区域空间上是否存在溢出效应?空间溢出是否与空间分工演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三是,我国城市群空间演化的动力机制是什么?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论文共分为八章对上述三个核心议题进行了具体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其中前三章为理论演绎与假说提出部分,为后续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和分析框架。第四、第五章分别对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空间演化的特征和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六、第七章则对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空间演化的动力机制以及行为主体的作用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最后一章为全文的总结和展望。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缘起和研究目标、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思路与框架,并介绍了论文主要的数据来源和所用研究方法等。第二章是相关概念的界定和城市群空间演化研究的理论基础。论文首先在梳理城市群概念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上,对城市群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界定,并与相关概念进行了区别分析。其次进一步明确空间演化的主要研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从传统城市地理学理论、区域发展理论(从佩鲁的增长极理论等区域非均衡理论到新区域主义学说)以及劳动空间分工理论三个视角对城市群演进过程与机理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第三章是对全球化与信息化背景下国内外城市群研究新进展的综述。着重关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城市-区域国际研究的新理论、新视角、新方法以及所发现的新特征。进而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论文研究的理论假说,并确定后文的分析框架。第四章与第五章是对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的空间演化特征、演化规律、集聚扩散过程的实证分析。第四章从多尺度的空间视角出发,首先将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空间层次,并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和宏观经济指标,从空间格局、空间联系与空间差异三方面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的空间演化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的空间演化呈现出“多中心化”、“均衡化”、“点-面化”与“网络化”的发展特征趋势特征。第五章则以第四章划分的不同空间尺度的空间层次为基础,首先分析了城市群演化过程中经济要素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集聚与扩散态势,并对大都市区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然后,结合人口普查的从业人口数据,进一步从产业的视角出发,实证分析城市群演化过程中的集聚扩散的主要内容。研究证实了大都市的空间溢出效应,发现了制造业空间扩散、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集聚产业集聚与扩散特征。第六章与第七章是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化的动力机制分析。第六章从系统论中的自组织与被组织理论出发,探讨了该理论框架下城市群作为一个空间系统的演化过程、通道与关键的行为主体,并构建了基于企业、政府与劳动者三个能动主体与城市群区域空间格局与空间联系演化的关联分析框架。其次,论文在第六章中实证分析了企业区位与再区位决策对城市群空间演化的作用力,检验企业空间组织演变与城市专业化和城市等级体系演变的耦合性。第七章则重点探讨各级政府的相关行为对城市群空间演化的作用。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分析了政府政策、规划和投资建设对城市群区域空间演化的影响作用。在宏观层面,利用定性分析方法分别探讨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城市群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以及城市联系演变的作用。在微观层面,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开发区(政府力量的集中体现)间的产业分工与联系的分析具体探讨了政府政策、规划和投资建设对企业区位决策的影响、对城市分工与联系的作用以及对城市群区域空间演化的影响作用。在探讨政府对城市群空间演化的直接作用的同时,也充分分析了政府通过对企业、产业的影响进而推动城市群演化的间接作用。第八章为总结和展望。主要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归纳,提炼出关于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化研究中的一些基本结论,并对该领域以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尝试:(1)以空间演化为桥梁将区域发展演变与生产空间演化纳入一个分析框架中,从空间格局、空间联系两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群区域的空间演化特征,弥补了以往研究中只注重格局而忽略联系的不足。(2)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注重将不同空间尺度、时间尺度以及宏观与微观分析方法进行结合。从动态化、多尺度、多机制的综合视角对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的空间演化进行系统分析。值得一提的是,论文在数据指标上采用了基于人口普查中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引入考虑空间自相关的空间滞后模型,更加客观、准确地模拟了区域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3)通过对大都市区在城市群内部“集聚与扩散”的实证分析,实证检验了大都市区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对周边县市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新时代背景下增长极战略的空间效应,进而为城市群战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策意义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4)从区域空间演化的能动者行为出发,以系统论中的自组织与他组织为理论基础,从企业、劳动者和政府三个行为主体的交互作用视角,将由城市群空间演化机制的研究逻辑一致地统一在动态兼容的理论框架体系之中,并实证分析了三个行为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城市群区域的空间格局和空间联系演化的作用机理。在弥补了以往研究主要关注企业的微观作用机制、缺少政府作用的实证支持等方面的不足的同时,为城市群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经验借鉴。
其他文献
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的广度及深度不断拓展,县域电子商务呈现了勃勃生机。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的融合越来越呈现地方特色,并与当地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越来越相关。构建县
《IT时代周刊》认为,史玉柱“在一些人眼中,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赌徒;在另一些人眼中,他干脆就是一个大骗子 ,但在更多的人看来,他是个有着极强商业敏感和独到眼光的商界奇才”(史玉柱,
期刊
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推进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同时城市机动化加速,使得许多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日趋加剧。同时交通拥堵的状况不断的向中等城
<正> 过去我厂大模数齿轮(m>10)采用火焰淬火,由于硬化层不理想,有时出现软点和软带。现在改用中频感应单齿淬火,感应器如图1,分上下两层,其间距为10毫米左右,上层起预热作用
<正> 全球最大的银行及金融服务机构之一的汇丰集团,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9500个以上的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为了方便客户操作和查询,降低企业的服务成本,汇丰集团在全球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正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要想使企业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进行管理改革。在各类企业管理方式中,战略管理备受瞩目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教育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与时俱进、让学习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能源和环境逐渐成为我国关注的焦点,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而由于我国独有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天然气推广成为了我国目前解决能源
目的评价Pilon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997年5月~2001年5月我科收治的25例Pilon骨折患者进行外固定和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平均随防时间为10个月,根据Baird等评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