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纵深推进,包括农村土地产权在内的各类农村要素在城乡之间普遍流动,各地陆续搭建了交易所等公共服务平台。农村产权交易所作为农村要素流动的有形交易市场,对我国深化农村改革,特别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政策缺位、平台粗放及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场外不规范交易仍然大量发生,进而损及农民权利和利益。因此,农村产权交易所是否能够规范、公正、高效运行,是保障农村要素流动自由度和公平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建立的这些交易平台均处于试运行阶段,对其运行效率的综合评价国内尚属空白,对于农村产权交易所的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如何对其进行评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适合于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运行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给出合理的评价方法,得出研究结果。不仅可以判断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运行情况,还有助于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发现自身漏洞,完善管理和服务,提高竞争力,并且能为我国农村产权交易有形市场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借鉴。评价结果对交易所管理者制定发展战略具有参考价值;同时为促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有序发展提供现实依据。为探索农村产权交易所运行绩效评价体系,文章通过总结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土地市场、产权交易和绩效评价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运用企业理论、“社会人”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等理论基础作为本文的理论依据;简要概述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的发展模式及问题,形成本文的现实依据;文章在总结相关绩效评价理论的基础上,从政策绩效、管理绩效和社会效益这三个维度系统考虑,构建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的权重,并利用综合评价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对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2009年至2014年运行绩效进行评价,分析评价结果。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成立以来,其运行绩效逐年上升。其中,廉洁状况、风险处理效果一直良好,并且员工素质、服务体系覆盖度方面的绩效略有上升。但由于在研究样本期内受外部环境和体制转变影响,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部分指标存在波动,其中,高端人才比重、新产品开发数目等部分指标的绩效有所波动,业务种类、交易数量增长率和公司对政策及环境敏感度较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建立初期略有下降。(2)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发展运行极其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从而导致自身发展受到限制。原因在于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在发展中自身存在核心业务单一、运行机制不契合,以及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研究结论,结合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存在的内部问题和外部困难,提出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所机制体制、推动农村产权入场交易、加强市场指导和监管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