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相伯(1840—1939),是中国近代的同龄人,在长达百年的生命岁月中,他的活动范围涉及到政治、宗教、教育等诸多领域。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对他还相当陌生,自80年代以来,大陆学者才开始重视对马相伯的研究,但更多集中于对马相伯的教育事业和语言语法观的探讨,缺乏对马相伯思想的各方面进行整体分析。并且在马相伯研究上,史料极其分散和匮乏,这也给人们的研究带来诸多不便。 本文以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朱维铮教授主编的《马相伯集》为主要参考资料,结合其它研究论著,通过梳理马相伯的思想发展历程,将其思想分为政治、教育、宗教、文化、科学、外交和实业等七个方面,结合时代特点予以历史的具体的分析。并把马相伯 的思想纳入 近代中国的百年发展历程中,考察那个时代赋予当时人的历史使命和马相伯 对时代提出的不同问题的解答,分析其思想发展之成因和特点,及其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性,比较马相伯和同时代相关人物的思想异同,从而试图对马相伯的思想作出较为适当的历史定位和评价。对马相伯的文化、科学、外交、实业等方面的思想及总的思想进行分析探讨,有很多方面在国内尚属于首次,在学术上具有一定的前沿性。 政治思想上,马相伯是一位爱国民主人士,一生热衷政治。他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引进到国内,为改造中国的政治体制提供了一种借鉴,他的政治思想大体上包括了宪政理论、政党学说、民主共和主张、国民性改造和民治主张等诸多方面。马相伯的政治思想体现了一个神学家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和对未来社会的理想。 教育思想上,马相伯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在教育上建树颇多。一生创办了上海震旦学院和复旦公学,协办了辅仁大学,也曾策划筹建中国人文科学院——函夏考文苑。体现了他以中国为本位,服务于中国,教育独立、学术自由和教育救国的思想。马相伯的教育事业和教育思想 在当时多开风气之先,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宗教思想上,马相伯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宗教爱国人士,是一位天主教信徒。他积极提倡宗教平等,信教自由,反对立孔教为国教。同时主张天主教内部的改革,倡导教会本土化,提倡学术传教,反对消灭宗教,是中国教会自主运动的先驱者。 义化忠汾H;,马相伯一生学贯中西,对中学和西学都有很深的造诣,他能够淑 ifl-地石儿十囚传统文化,反对经学和孔子的哲学思想,肯定中国的诗歌、文学成就和其他子贤的思想,提俏中、西文化的沟皿融合,努力学习西学,取西学之K补小”}上址,爪西洋语法的范式阐释古汉语的语法条理,并从语法分析进而探时;V汉语的逻辑法则,在翻译问题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介于。【/}忠灶*L,马川伯对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有很深的造诣,他反对把f十学和宗教对立起来的观点,认为神学和科学不仅不会相互排斥,而且会相辅相)戊,州得益彰。在教学和学术活动中,马相伯提出了崇尚科学、不言教理的原则。*叫H仆仙‘究科学,发展科学,以科学救国。马相伯以宗教家而提倡科学,对中卜JyfV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马料m*的外交思想以中国为本位,以维护中国和中国人的利益和尊严为目的。仙反对满汕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主张外交官应明了世界形势和各国的情况,做到知彼知己,对D-I本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野心有着高度的警觉,强烈主张中囚政府应保护华侨的利益。马相伯的外交思想是属于近代明了世界大势的外交思想。 马川伯的实业活动和思想包括主张发展铁路运输,收回路权,开展对外贸易,向外口们款以发展经济和实业,井形成了新时期重视农业发展的思想。这些主张和卅地,对卅进我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 lV川D’I丰富的思想内涵源于他的系统的中、西学教育和研究,时代潮流、天主教兀驱人物和家庭、师友往来对他的思想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与时俱进是}V卜I’I思想的最大特点,追求民主共和是马相伯后期思想的一个鲜明特色,爱国救IJ0州足以穿马川伯各种思想的一根红线,中西融通,重视学术教育、科学与f,11,)什个等特点在马相伯思想中表现的也特别突出。马相伯思想中也有社会生活条f’叩v、阶级的和政治的、宗教的和认识上的各种局限性。从总体上讲,马相伯从一位学趴上西的知识渊博的学者,是一位对中国政治有所主张,对中国近现代政治二*忑有彤响的爱国人士,是创办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先驱者,是一位有浓厚民族感恬的宗教活动家。他的文化思想是中国近代文化思想主库中一份风格独特的、UN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