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感应耦合氩等离子体的Langmuir探针和发射光谱诊断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采用自制Langmuir探针和发射光谱对柱面射频感应耦合氩气等离子体进行了诊断。实验中,研究了在线圈之间什么也不加时等离子体参数在一定功率下随气压在轴向、径向的变化规律,同时采用发射光谱测量了Ar原子和离子的发光强度随气压在轴向的变化规律。还研究了会切场对等离子体参数的影响,测量了有无会切场时等离子体参数在径向和轴向随气压和功率的变化规律,并且将测量的结果做了比较。 线圈之间什么都不加时,由Langmuir探针的测量结果可知在放电室中上部形成均匀稳定的高密度等离子体,但是在靶附近有所降低,并且在中部以下等离子体逐渐减弱;在径向6~7 cm以内等离子体参数变化不大,参数在器壁处变化明显。并且采用发射光谱测量了等离子体中750.3 nm的氩原子的发光强度随气压在轴向的变化规律,还得到了434.8 nm的氩离子发光强度随气压在轴向的变化规律和434.8 nm的氩离子与430.0 nm的氩原子发光强度的比值在三个不同位置随气压的变化规律。 实验中还研究了会切磁场存在时对等离子体参数的影响。在实验中发现,当线圈之间加磁铁时存在功率吸收问题,为保证与加磁场时相同的条件,所以在线圈之间加不锈钢圈来代表无磁场时的情况,以实现相同的功率吸收。经Langmuir探针测量在线圈之间加会切场后等离子体密度在轴向逐渐增加,在顶部趋于饱和,并且密度值比无磁场时明显增加;在径向,等离体密度逐渐增加,在器壁附近达到最大值,且此处的磁场最强,在器壁处迅速降低,取得最小值。随着功率的增加,器壁处电子温度降低,密度增加,径向分布有更加均匀的趋势。当无磁场时,等离子体在径向逐渐降低,在器壁附近开始迅速降低,在器壁处取得最小值,磁场的存在使得等离子体径向分布更加均匀。实验中还研究了有无会切场存在时电子温度和等离子体电势随气压和功率的在轴向和径向的变化规律。等离子体参数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与到靶的距离有关。
其他文献
英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无论是在创新理念还是创新实践研究中都具有独特性和前瞻性,本文将着重就英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及创新培养措施展开探讨,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创新提供参考。
永乐宫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自从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以来,以其大规模保存完好而又精美绝伦的元代道教壁画闻名遐迩。  一、永乐宫的历史及壁画的基本情况  永乐宫的历史可追溯至金代的吕祖祠,吕祖祠乃永乐宫前身,是当地道士为纪念祖师吕洞宾而修建。在蒙古,金,南宋逐鹿中原之际,道教全真派惜助各方政治力量使其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宗教势力。庚子年(1240),当时的全真教掌教宋德方到永乐镇拜谒吕祖祠,看到
李桦是衷心崇敬鲁迅、弘扬鲁迅精神的版画家、教育家、艺术家,在思想、艺术和木刻运动等方面深受鲁迅的影响和教诲。李桦是响应鲁迅号召的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一生把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第一副会长、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徐承云中将,自幼酷爱书法,精心研习、临摹颜真卿、柳公权楷书,王義之行书,张黑女墓志铭以及孙过庭、怀素、欧阳询等名字家帖
尽管现在发展迅速的网络媒体,以及光、电、磁等数码存储的加盟,把人们的生活带入了数字信息化时代。但是纸介质作为信息载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依然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同时,随着
朝鲜战事未定,福建沿海局势紧张,毛泽东亲作部署    1951年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取得第三次战役的重大胜利,美军败退汉城以南。恼羞成怒的杜鲁门推翻了半年前发表的“援蒋声明”中所谓的“本人已请台湾的中国政府停止对中国大陆的一切海空活动”的条陈,密令侵朝联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给台湾带去飞机、大炮,与蒋介石密谋大规模进犯厦门、汕头等沿海地区,向还相当“危弱的中共”大显身手。被“反攻复国”梦折磨得
7月15日清晨,我背上简单的行装,从北京站乘坐北京开往乌兰巴托的K23次国际列车,开始了我的蒙古之行。  K23次国列在夏季,每周开行两班,分别由中蒙两国担当客运任务。这次我乘坐的是蒙铁乌兰巴托铁路公司值乘的K23次。蒙铁的包厢很整洁,每个铺位上还有液晶电视和耳机;空调开得很足,独立卫生、司里有淋浴喷头,热水充足。  列车到达二连站,边检上车收走护照之后,我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留在车厢里观看国列换轮
艺术摄影称得上是摄影类的活动当中最有艺术特色的,它的作品画面中首要主体一定是通过摄影的方式所得到的影像。众所周知,高超的摄影技术自然而然是和好的摄影作品成正比的,
20世纪欧美中国美术史,大体经历了从寻找灵感到对中国艺术的重新发现、从理解作品本身到社会历史学研究方法的建立、结构主义等研究模式及社会历史学方法向视觉文化研究方法
日新月异的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为移动导航系统的发展带来了无穷的活力。随着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发展已经进入移动时代,移动式计算系统日益普及,在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