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祭文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cho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商隐是唐代祭文名家,《旧唐书》说他“尤善为诔奠之辞”,清代孙梅说“魏晋哀章,尤尊潘令;晚唐奠醊,最重樊南”。李商隐致力于祭文创作,对文体发展取得较大突破,成就不逊于诗歌。可一直以来关注极少,二十世纪以来千余篇研究论文中只有两篇涉及。本文以李商隐祭文为研究对象,以晚唐特定时代历史环境和文体演进历程为背景,全面考察分析其祭文特色及成就。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论述祭文思想内容的拓展。李商隐在遵守“赞言行”“寓哀伤”文体要求的基础上,拓展祭文的表现领域。集中展现家道变迁史和个人奋斗历程;感时伤世、书怀言志,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和复杂的人生百态。第二章分析祭文体式的变革和表现手法的丰富。李商隐用声情并茂的骈文代替四言韵文的正体形式,避免典重凝滞的同时赋予抒情最大自由,开创了一种实用性和艺术性兼美的书写模式。并进一步丰富祭文艺术手法,通过细腻生动的心理刻画、一往情深的细节描写和场景描绘、层层推进的叙事手法,充分发挥祭文抒悲写痛的功能。第三章论述祭文的散化。李商隐以祭文为载体继续推进骈文散化进程,“骈散兼行,得错综之美”,呈现出充沛的古文之气。第四章分析祭文和诗歌的相互影响。李商隐祭文具有诗化特征,运用诗歌语言,具有与诗歌相似的审美品质;将典故诗化便于合乎声律,造成诗化效果;行文婉转,挟情韵以行,形成一唱三叹的抒情诗韵味;将感伤意识和悲慨心态渗入,具备与诗歌相通的创作心理。李商隐在注重祭文实用性的基础上提升其审美价值,为后世提供了优秀的摹写范式,在祭文发展和文体演进历程中影响深远。他还将创作经验用于悼祭诗歌,包括典故的积累、骈偶技巧的学习和表现手法的借鉴,丰富了诗歌创作,推动悼伤文学发展。第五章李商隐祭文书写意义。从文学主张、学识积累和文学发展规律三方面探讨变革的原因。从艺术经验的借鉴、文学创新精神的影响和对悼伤文学的完善三方面阐述祭文书写意义。爱这人生,才恨这人生。李商隐借祭文唱出一曲人生挽歌,传达对人生的惨痛体验和深沉眷恋。通过祭文研究可以贯通整个作家作品,使我们了解到更真实更全面的李商隐。
其他文献
<正>五、汉白玉的清洗 (一)清洗原则近年来,由于我国装饰建材和古建文物保护行业迅速崛起,特别是石材文物的清洗需求量很大。但是有些文物单位,由于使用了不合格清洗剂和选用
特定情境中,礼物交换的表达性和工具性因素同时体现。在此,表面上是礼物的表达性因素占了较高比率,实质上是理性算计的工具性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对作战指挥的时效性有着很高的要求。指挥决策智能化、作战指挥自动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成为未来战争取胜的关键。因此作为作战指挥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用SCL-90、SDS和STAT量表对123名参加安保前的警察进行心理评估,结果为:警察安保前的心理压力比较大,表现明显的焦虑、忧郁和恐惧等情绪。123名警察共同参与心理压力管理讲
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供需形势趋于紧张,电力建设再次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输变电建设工程本身具有资金技术密集、点多面广、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客观上要求电力建
本论文以导弹武器系统为应用背景,对基于我国北斗一号双星定位系统的高精度快速定向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满足导弹武器系统在机动发射阵地上的高精度快速定向需求。论文内
明代北元后 ,一大批北方少数民族如蒙古族、回族、女真族等接受明政府的统治 ,他们基本上被安置于全国各地卫所里。明代卫所“达官”的出现 ,与明代民族政策和卫所制度有密切
超宽带雷达是一种新体制雷达,已成为现代雷达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这种新体制下,雷达获取目标和环境信息的能力在频域大幅度扩展,可同时激励目标瑞利区、谐振区及光学
<正>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石材防护剂品种较多,然而使用表明这些防护剂对石材防污具有有效作用,但对防止其表面泛白和湿润变色起不到有效作用。所谓泛白是由石材内部和侧面吸入墙
<正> 一、关于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立法和理论界说二、关于“排除合理怀疑”的刑事证明标准 三、我国刑事诉讼应当确立“排除合理怀疑”的刑事证明标准 如本文前述,我国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