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商隐是唐代祭文名家,《旧唐书》说他“尤善为诔奠之辞”,清代孙梅说“魏晋哀章,尤尊潘令;晚唐奠醊,最重樊南”。李商隐致力于祭文创作,对文体发展取得较大突破,成就不逊于诗歌。可一直以来关注极少,二十世纪以来千余篇研究论文中只有两篇涉及。本文以李商隐祭文为研究对象,以晚唐特定时代历史环境和文体演进历程为背景,全面考察分析其祭文特色及成就。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论述祭文思想内容的拓展。李商隐在遵守“赞言行”“寓哀伤”文体要求的基础上,拓展祭文的表现领域。集中展现家道变迁史和个人奋斗历程;感时伤世、书怀言志,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和复杂的人生百态。第二章分析祭文体式的变革和表现手法的丰富。李商隐用声情并茂的骈文代替四言韵文的正体形式,避免典重凝滞的同时赋予抒情最大自由,开创了一种实用性和艺术性兼美的书写模式。并进一步丰富祭文艺术手法,通过细腻生动的心理刻画、一往情深的细节描写和场景描绘、层层推进的叙事手法,充分发挥祭文抒悲写痛的功能。第三章论述祭文的散化。李商隐以祭文为载体继续推进骈文散化进程,“骈散兼行,得错综之美”,呈现出充沛的古文之气。第四章分析祭文和诗歌的相互影响。李商隐祭文具有诗化特征,运用诗歌语言,具有与诗歌相似的审美品质;将典故诗化便于合乎声律,造成诗化效果;行文婉转,挟情韵以行,形成一唱三叹的抒情诗韵味;将感伤意识和悲慨心态渗入,具备与诗歌相通的创作心理。李商隐在注重祭文实用性的基础上提升其审美价值,为后世提供了优秀的摹写范式,在祭文发展和文体演进历程中影响深远。他还将创作经验用于悼祭诗歌,包括典故的积累、骈偶技巧的学习和表现手法的借鉴,丰富了诗歌创作,推动悼伤文学发展。第五章李商隐祭文书写意义。从文学主张、学识积累和文学发展规律三方面探讨变革的原因。从艺术经验的借鉴、文学创新精神的影响和对悼伤文学的完善三方面阐述祭文书写意义。爱这人生,才恨这人生。李商隐借祭文唱出一曲人生挽歌,传达对人生的惨痛体验和深沉眷恋。通过祭文研究可以贯通整个作家作品,使我们了解到更真实更全面的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