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河中带、牛庄地区在区域构造上位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西段和东营凹陷中部,研究区沙三段浊积砂体广泛发育,浊积砂体的岩性组合、规模不同,导致不同区域储层发育情况各不相同,影响了有效储层描述预测精度。为此,有必要对现河中带、牛庄地区沙三中亚段浊积砂体开展地震沉积学研究,建立研究区等时地层格架,揭示目的层沉积展布规律,明确浊积砂体沉积类型。急需探索井震结合的研究方法,落实等时地层及其沉积相展布,为油藏下一步开发提供地质指导。研究区面积大,三角洲前积明显,穿时现象严重,单纯依靠井数据不能确定井间等时地层展布规律。需要开展基于地震沉积学的等时地层格架研究。采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井震结合”的方法逐级进行等时地层界面划分与解释。以岩心、测井揭示的沉积演化规律为基础,将经典层序地层学原理与分频解释、子波分解与重构等地震沉积学技术相结合,将研究区沙河街组中亚段地层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六个四级层序。并运用地震子波分解与重构技术进行层位和断层的解释识别其展布,从而建立不同级次的等时地层格架。将沙三中亚段地层划分为6个砂组,各砂层组厚度变化较大。在区域沉积背景下,从取心井分析出发,通过对目的层段沉积特征的研究确定研究区发育三角洲-浊积岩沉积体系。结合岩相、测井相和地震相的分析划分沉积微相类型,通过单井相分析研究沉积微相垂向展布特征,建立研究区沉积模式,并在沉积模式指导下,开展研究区三角洲-浊积岩沉积体系的地震沉积学刻画。利用正演模拟技术研究浊积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利用地震属性优选分析、地层切片技术研究浊积砂体展布。最终识别研究区沙三中亚段两种类型浊积砂体的分布规律,揭示了目的层段的沉积演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