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从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师角色等各方面给中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带了强烈的冲击。为此,要使高师院校培养的地理人才适应新课程改革,溶入并能有效地实施新课程,必须首先对培养中学教师摇篮的高师院校的地理教师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审视。本文以地理教师素质为切入点,通过对地理新课程目标、理念的分析,梳理出地理新课程下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对现行高师地理教师培养目标现状的分析、归纳,阐述了现行培养目标对地理教师素质的要求;并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层面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现有培养目标下课程设置的分析,得出现行培养目标存在的不足与缺陷。现行的高师地理教师培养目标笼统而宽泛,主要的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在情感态度、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三个方面。情感态度上,职业情感的培养要求少,教育观念滞后;知识目标中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不够重视,科学文化知识要求不够深入;能力目标上对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过低。笔者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学地理教师素质作了较深入的调查。调查表明,现行培养目标下培养的地理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出现了某些素质缺失或不足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本文结合新课程对地理教师的素质要求和现行高师地理教师培养目标中存在的缺陷,构建了新课改背景下的高师地理教师培养目标。主要从职业性目标、专业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三个方面来阐述。职业性目标包括道德修养、人文素养、教师教育能力、身心健康四部分,它是成为教师所必备的素质条件;专业性目标包括地理知识素养、地理技能素养和地理情意素养三个方面,它是成为优秀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性目标包括教育观念的更新、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它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又好又快地实施新课程的必备要求。培养目标的科学性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师素质的高低。正确的,具体的,具有前瞻性的高师地理教师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适应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合格地理教师。文章紧握时代脉搏,建设性地从职业性目标、专业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三个维度构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师地理教师培养目标体系,是对培养目标研究的大胆探索和尝试,这也是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