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隐喻研究把隐喻作为一种语言修辞现象,从Richards开始,隐喻被认为是思想之间的交流,自Lakoff和Johnson(1980),隐喻更明确地被认为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工具,被定义为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的手段。近年来,隐喻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研究热点,各专家学者就隐喻的理论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然而对具体文化中的隐喻差异及隐喻在具体语言中的翻译探讨较少。因而,本论文从隐喻与文化的关系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隐喻的翻译策略与技巧,从而在实践中更有效的传达中西文化中隐喻的含义,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本文第一部分分析了隐喻的本质是认知现象,并从不同角度区分了不同种类的隐喻。第二部分分析了隐喻与文化的不可分离性。由于不同的大文化背景(broader cultural context)和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中西方产生了不同观念和思维方式,形成不同的文化。英汉语言中都有着丰富的隐喻,因此,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体现在英汉语言的隐喻表达中。论文比较了中西文化中常见的本体和喻体,从而说明隐喻与文化的紧密联系,文化决定隐喻的形成,反之,隐喻也塑造了文化,因而隐喻的翻译对文化的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论文第三部分探讨隐喻的翻译,隐喻的理解是翻译的基础,因此,论文分析了隐喻理解的特点和原则,影响隐喻理解的文化,语境等因素。然后阐述隐喻的翻译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直译,意译或直译加意译等策略。最后对《围城》中隐喻的翻译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以了解在现实中隐语翻译的状况和翻译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文学翻译中更多的采用直译的策略,以保持原语的文化特色,目的语读者可以通过语境来了解隐喻的含义,并了解原语文化。了解语言中的隐喻,就像打开了通往另一种文化的窗户,能更好地了解语言中体现的文化和思维。翻译是文化交流的桥梁,然而,译无定译,在具体的实践中隐喻的翻译应根据具体的语境和目的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达到最有效的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