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后备军。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初中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尤为重要。《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初中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生态文明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开展情况,调查了X市8所初中的482名学生,访谈了20位相关教师。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理念、初中生生态文明认知水平和生态文明行为水平等方面,来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探讨了生态文明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总结原因如下:应试教育影响严重;学校和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对教师生态文明相关培训不够重视;教材中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不够系统;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挖掘不够充分;教材与实际教学及学生需求存在脱节;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缺乏主体性;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缺乏延伸性等。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从本课程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来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内因上,首先是教学内容方面:突出教材中生态文明教育地位;挖掘教材中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加强教材和实际教学及学生学习需求的联系。其次是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混合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体验式游戏法等。再次是实践教学方面: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组织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主题活动;实践活动向家庭、社区延伸等。还有是开发辅助教材:以学生为中心开发辅助教材;以当地优势资源为依托开发辅助教材。外因上,是教学环境方面:完善校园生态环境文化建设;健全校园生态制度文化建设;建立校园生态精神文化建设。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生态文明教育是社会的需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希望此研究能为X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一些可行之策,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