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描述性翻译理论的视角看英语汉学史学著作《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的翻译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y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oulstealers: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是美国第二代汉学领军人物孔飞力最重要的代表作,于1990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它表现出一种更为宏大的学术视野,在构建以叫魂案为中心的大叙事的过程中,在方法论的层次上将社会史、文化史、政治史、经济史、区域分析、官僚科层制度分析以及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中国学研究界的一部大书,被认为起到了开学术研究风气之先的作用。《叫魂》中文版由上海三联书店于1999年推出,在国内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至今仍为学术畅销书。本论文以中文版《叫魂》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研究模式,结合伊塔玛·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中多元系统、边缘—中心地位和经典化等概念以及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中的操作规范,探讨在翻译的各个阶段《叫魂》在多元系统中的地位及其对翻译的影响。在考察翻译选材时,结合多元系统中不同系统的竞争交代《叫魂》中文译本的缘起;在分析翻译策略时,重构译者在位于边缘地位的中国学界翻译《叫魂》时的操作规范;在研究译作的传播时,追溯《叫魂》的经典化之旅。研究发现,就翻译选材而言,在多元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政治因素起决定作用;在翻译策略上,译者在操作规范层面体现了可接受和充分性翻译的结合,与佐哈尔对于弱势文化中的翻译更倾向于充分性翻译的预测不符,由此推测,除文化强弱因素之外,翻译目的、翻译文本主题以及译文读者都可能对多元系统中的翻译策略的选择产生影响;在译作的传播中,出版社和读者的作用不容忽视。出版社的主题选择、编辑改版和封面设计,译者的翻译、译者后记,和普通读者的阅读都有助于译作的流传和经典化,延续着原作的生命。《叫魂》是一部学术著作,作者对《叫魂》这一成功的学术翻译个案进行研究,围绕这部作品的翻译涉及的三个阶段展开全面考察,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叫魂》这部学术著作在选材、翻译及其在目的语文化中经典化的过程,对于我们认识学术著作选材、翻译及经典化的过程与机制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也可为学术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思考,为将来系统的学术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案例。另外,本研究主要考察的是西方学术经典在中国语境中的翻译和推广,但是对于中西学术成果的交流,乃至为中国学术成果的西传和中国在国际上学术话语权的建立或许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我于1983年退伍返乡,想为家乡做点贡献,但又找不着创业的方向,当我结识<农村新技术>杂志后,就开始寻找适合我地发展的项目.医治毒蛇咬伤是我所要追求、探讨的梦想.2000年以来
目的探讨AIDS相关性脑炎的CT和MR表现及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中的敏感性及一致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31例AIDS相关性脑炎的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及M
电子商务技术是过去十年来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并且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预见其将来依然会有更深层次的发展,对传统市场来说这种技术的出现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数学学习是理性而枯燥的,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数学教学中更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Mathematics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