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资源”是新课程中提出的新概念,是指支持语文课堂教学开展,并为语文课堂教学利用的各种要素来源和实现条件。这些要素和条件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既可以是学校、课堂内部的,也可以是二者外部的;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既可以是目前已经被利用的,也可以是目前还未被利用的、潜在的。人文性、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和体验性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基本特征。人文性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本质存在,它一方面体现为以“人”的发展为本,另一方面体现为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整体性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空间属性,各种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间和某一类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中都具有整体性;动态性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时间属性,包括资源要素的动态组合、动态生成和动态调整;开放性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存在形式,既包括空间结构的开放性,也包括时间序列的开放性;体验性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表现方式,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不再是游离于学生经验之外的陌生物质,它强调与学生互动,依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删和取舍,因而更多地打下学生体验的烙印。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基本类型包括丰富珍贵的学生资源、内蕴深刻的教师资源、开放多元的教材资源、和谐舒适的环境资源、多维整合的信息资源和灵动即时的生成资源。就学生资源而言,学生的经验、差异、错误、兴趣、问题等都是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教师资源包括教师的道德情感资源、个人能力资源和观念意识资源等方面;就教材资源而言,既包括作为教师“教”的凭借的教材资源,也包括作为学生“学”的载体的教材资源;就环境资源而言,本文从心理环境资源和物理环境资源两方面进行探讨;就信息资源而言,笔者考察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三个阶段,总结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两种类型;就生成资源而言,本文探讨了教学目标的生成、教学内容的生成和教学过程的生成三个方面。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开发和利用的理论基础、开发和利用的原则及开发和利用的策略三个部分。开发和利用的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哲学理念、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开发和利用的原则包括优先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开发和利用的策略与六种基本类型相对应,包括六个部分:“创设情境,巧妙利用,促进学生资源共享共生”、“注重素养,更新观念,应学生之需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整体把握,加强教材横向纵向联系”、“讲求和谐,营造氛围,构建生态化的课堂环境”、“雪中送炭,画龙点睛,利用信息资源教活语文”和“充分预设,注重留白,促进预设生成辩证统一”。新课程背景下发挥语文课堂教学资源整体效应的基本保障包括四个方面: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快教学化教材建设和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