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是社会关系形成的纽带。语言交际总在现实环境中完成,并受到现实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语言交际的现实环境即为语境,它主要包括作品上下文、交际情景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自上世纪下半叶,语境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兴趣,语境研究与其他学科研究也相结合起来,各种跨学科语境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翻译是一项古老的人类活动,据现有的文字记载,其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年前。而将古老的翻译学与新兴的语境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翻译是一项重要的跨文化语言交际活动。要研究翻译与语境的关系,要先从语言交际与语境的关系着手。本文尝试着运用比利时著名语言学家杰夫·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顺应论中的交际语境模式理论,分别对影响交际活动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这些因素分别来自语篇世界、物理世界、社会世界、心智世界。在维索尔伦交际语境模式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建立了翻译语境模式。由此模式可看出,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翻译理解阶段的受话人,又是翻译再表达阶段的发话人。鉴于译者的重要地位,本文最终确立了译者的语境视野模式。依据此模式,我们认为影响翻译过程的因素分别来自语篇世界、外部世界和心智世界,其中语篇世界是翻译活动的基础,外部世界则是翻译活动的依托,心智世界是翻译活动的导向。最后,本文以此模式为依据分析了梅里美戏剧《在丹麦的西班牙人》翻译过程中的语境影响因素。这些研究让我们意识到,译者在翻译中既有被动适应的一面,又有主动选择的一面,像戴着脚链的舞者一样。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介绍了国内外语境学研究现状,并综合各个学派理论对语境进行了定义。第二章重点阐述了语境与翻译的关系,通过将杰夫·维索尔伦的交际语境模式理论运用到翻译活动中,从而确立了译者的翻译语境视野模式。第三章以梅里美《在丹麦的西班牙人》剧本为例,运用译者的翻译语境视野模式具体探讨影响翻译理解与再表达阶段的各类语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