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微环境通过PP2A/uPAR途径促进胰腺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在胰腺癌炎症微环境下PP2A下游靶基因的预测目 的:炎症微环境与肿瘤发生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前期研究发现胰腺癌的炎症微环境可以抑制PP2A(protein phosphatase 2A)的表达,而PP2A的抑制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本部分旨在预测炎症微环境诱导下调PP2A从而促进胰腺癌进展的下游靶基因。方法:分别用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MCM,macrophage-conditioned medium,建立炎症微环境)及冈田酸(OA,okadaic acid,PP2A抑制剂)处理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随后进行基因测序。分析MCM处理组与其对照组的差异基因以及OA处理组与其对照组的差异基因,上述差异基因再通过Venn法筛选候选目标基因。结 果:在用MCM处理PANC-1细胞后,其测序结果显示有3316个基因表达上调,有2776个基因表达下调;在用OA处理PANC-1细胞后,通过分析其基因芯片结果我们发现有5161个基因表达上调,有5474个基因表达下调。把两者结果取交集后,显示表达均较对照组上调的基因有1197个,均较对照组下调的基因有1253个。而uPAR(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即为两者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在用MCM及OA处理后,uPAR的表达显示出明显差异。结 论:uPAR可能是胰腺癌炎症微环境中PP2A促进胰腺癌的进展的下游靶基因。第二部分:炎症微环境促进胰腺癌进展的关键通路的验证目的:证实炎症微环境是否通过抑制PP2A上调uPAR表达从而促进胰腺癌的进展。方法:运用病毒感染技术建立PANC-1 Tet-ON、PANC-1 Tet-ON PP2Acα WT细胞株,并用MCM分别处理这两株细胞,检测这些细胞株中uPAR的表达,以此证明炎症微环境是否通过抑制PP2A来调控uPAR的表达。选用PANC-1细胞系,使用通路抑制剂PD98059(ERK)、EF24(NF-κB)、SP600125(JNK)及 GF109203X(PKC)分别处理,再用OA处理,而后检测uPAR的表达水平,从而探寻PP2A通过何种激酶通路调控uPAR的表达。结 果:在PANC-1 Tet-ON细胞中,过表达PP2Acκ后,再用MCM处理细胞,uPAR表达水平的上调趋势明显减弱;用PD98059、EF24、SP600125、GF109203X处理PANC-1细胞,再分别用OA处理,结果显示PD98059和EF24通路抑制剂处理组的uPAR表达水平在加入OA后上调趋势减弱。结论:炎症微环境可通过抑制PP2A从而上调uPAR的表达,而PP2A通过ERK及NF-κB激酶通路调控uPAR的表达,由此促进胰腺癌的进展。第三部分:uPAR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关系目 的:分析uPAR在胰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GEPIA数据库分析胰腺癌患者癌与癌旁uPAR的基因表达、uPAR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的病理分期以及uPAR的表达水平高低与胰腺癌患者OS及DFS的关系。结 果:在GEPIA数据库中,胰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中uPAR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uPAR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的病理分期相关;生存分析结果显示uPAR高表达组的OS及DFS较低表达组明显减短,且有统计学意义。结 论:uPAR的表达水平高与胰腺癌患者预后不良有关。第四部分:uPAR在体外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粘附能力的影响目 的:探讨uPAR在体外环境下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感染细胞技术,建立敲减uPAR表达的胰腺癌PANC-1细胞株。用real-time PCR的方法验证病毒感染后,这些细胞株中uPAR的mRNA表达水平。运用western blot的方法在蛋白水平验证病毒感染后uPAR的表达水平。在上述细胞中,用MTT 比色法、细胞划痕、平板克隆的方法验证uPAR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粘附能力的影响。结 果:选用慢病毒感染后uPAR稳定低表达的2株细胞系及阴性对照组,MTT实验、细胞划痕及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提示敲减uPAR后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粘附能力均有显著下降。结 论:在体外环境下uPAR表达水平与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粘附能力呈正相关。第五部分:uPAR在体内对胰腺癌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目 的:探讨uPAR在体内环境下对胰腺癌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 法:建立uPAR敲减组及对照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而后完整剥离实验组移植瘤,比较uPAR敲减组与对照组的瘤体重量。把瘤体切片后行免疫组化,分析比较3组移植瘤中Ki67及CD34的表达。结 果:分析uPAR敲减组与对照组的瘤体重量可知,敲减组移植瘤瘤体重量显著小于对照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uPAR敲减组中Ki67及CD34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 论:在体内环境下uPAR表达水平与胰腺癌生长及血管生成呈正相关。第六部分:uPAR下游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目 的:分析uPAR的下游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寻找PP2A/uPAR的下游靶基因。方法:将敲减了 uPAR的PANC-1细胞进行基因芯片分析,然后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GO分析。用Venn分析将uPAR敲减后的差异基因再次与MCM及OA处理后的差异基因三者取交集。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进行下游基因的蛋白网络互作图。用KOBAS及KEGG通路分析网站对下游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 果:PP2A/uPAR下游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之间存在丰富的相互作用关系。这些基因在许多信号通路中富集。该通路最可能的下游靶基因为MMP1、BMP2、IGF2。结论:炎症微环境通过PP2A/uPAR途径促进胰腺癌进展的最可能的下游基因为MMP1、BMP2、IGF2。
其他文献
目的:腰椎椎间融合术(LIF)已经成为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经典术式且疗效确切,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亦受到充分肯定,随着融合术式不断发展,微创腰椎融合技术也以其独
目的:探索新型冷疗联合关节腔内氨甲环酸注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拟行全膝关
目的: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皮腔内冠脉血管成形术、溶栓疗法、冠状动脉支架介入等方法的建立和推广应用,使心血管缺血性疾病可以得到有效的血液再灌注,组织器官恢复正常功能。
目的:运用桃红四物汤联合家庭步行锻炼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进行干预,通过观察干预前后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跑步机步行表现、步行活动监测、超敏C反应蛋白等相关指标的变化
脉冲微分方程(IDEs)广泛应用于生态动力学、医学、经济学、自动控制等领域.由于脉冲微分方程的真解难以获得,因而其数值方法的研究十分必要.对于求解脉冲微分方程的单步方法已有众多成果,但涉及多步方法的研究成果较少.有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求解脉冲微分方程多步方法的收敛性,主要结果有:(1)若求解常微分方程(ODEs)的多步方法(包括线性多步法、单支方法、多步RungeKutta方法)是经典阶收敛的,则
研究目的: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是心脑血管病变的中晚期进程,是钙磷结晶异位沉积的结果。血管钙化涉及多种骨/成骨蛋白的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
朝鲜王朝时代(1392-1910),为了改善与日本的关系,朝鲜国王曾多次派遣使团赴日。这些被派往日本的使节,被称为“朝鲜通信使”。江户时代,从庆长十二年(1607)到文化八年(1811),
随着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出现了高级金融衍生品,可转换债券就是其中之一.可转换债券是可以按固定价格转成股票的一种混合型金融工具,对其价格的合理度量颇具重要性.双分数布朗运动是可以更准确地表述随机现象的一种高斯过程,而Ornstein-Uhlenback过程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移动平均过程.本文考虑双分数OrnsteinUhlenback过程下金融市场模型,对可转换债券定价.本文内容如下:(1)假设资产价格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参与规范化建设单位和未参与规范化建设单位调查,分析总结建设实际效果,为优化规范化建设模式提供经验和借鉴,同时分析河南省卫生监督人力资源和业务用房资
用环形谐振腔的谐振模分析方法,考虑了边缘效应利用动态介电常数来表示模式的场分布,计算了微带扇形线的输入阻抗,并取得了理论和实验较好的一致性。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