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加工中语音邻近效应及其认知老化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ying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识别是个体将感觉信号与心理词典中的对应表征相匹配的过程,该过程需要从数以万计的单词形式中识别感知到的单词,其中包括与目标词在听觉上相似的单词。根据拼音文字的相关研究,这些通过改变目标词的一个音位得到的相似词被称为目标词的语音邻近词。在语音加工过程中,语音邻近词与目标词同样得到激活,并通过反馈激活和竞争促进或抑制目标词的提取。因此,目标词的语音邻近词数量即语音邻近密度差异越大,越有可能产生不同的词汇识别表现,即出现语音邻近效应。语音邻近效应通过激活和竞争两大过程影响词汇识别表现,然而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普遍经历着激活和抑制能力的衰退,这可能会使语音邻近效应对老年人词汇识别的影响发生改变。此外,基于拼音文字的研究发现视、听通道均存在语音邻近效应,且受到输入方式和正字法因素影响,不同通道下的语音邻近效应有所不同。大量汉语阅读的研究表明,书面语加工中语音信息同样得到激活。因此,语音邻近效应在汉语视觉词汇识别中可能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受输入方式和正字法影响与听觉词汇识别中的表现有所差异。然而,当前国内相关研究仅针对年轻人的语音邻近效应进行了初步探索,尚未有研究关注老化对语音邻近效应产生的影响,且大多研究局限于观察单一通道下的语音邻近效应,缺乏对语音邻近效应的跨模态探索。因此,本研究设计两个实验,探究汉语词汇识别中语音邻近效应及其认知老化现象,揭示老化对语音邻近效应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比较语音邻近效应的通道差异。实验一采用听觉词汇判断任务,使用高、低语音邻近密度词为实验材料,控制目标词音节频度和载字量,借助ERP技术,比较语音邻近效应的年龄差异。结果发现高密度词的反应速度更快,正确率更高,出现语音邻近促进效应。尽管在行为层面未发现密度和年龄的交互作用,且高密度词在两年龄组中均引发了更小P200,但在N400上观察到语音邻近效应的年龄差异,年轻人加工高密度词时诱发了更小的N400,而老年人N400未发现密度效应。该结果表明,听觉任务中,老化可能通过传输不足影响老年人的语音邻近效应:有更多邻近词的目标词能够在词汇结点获得更多来自亚词汇结点的激活,但老年人亚词汇结点和词汇结点间的联结受损,高密度词的激活优势被弱化,促进作用降低。实验二采用视觉词汇判断任务,实验材料为实验一的高、低密度音节对应的汉字,控制目标词词频和笔画数的影响,借助ERP技术,比较语音邻近密度的年龄差异。结果发现,高密度词的反应速度更慢,正确率更低,出现语音邻近的抑制效应。行为层面同样未观察到密度和年龄的交互效应,但在ERP结果中,年轻人加工高密度词比低密度词有更小的P200和更大的LPC,而老年人在P200和LPC中未发现密度差异。该结果表明,视觉任务中,老化可能通过激活不充分影响老年人的语音邻近效应。对于老年人来说,年龄增长造成的认知资源下降导致高密度词的语音邻近词可能未得到充分激活,密度差异不会对他们的词汇识别产生影响。综合实验一、实验二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听觉和视觉词汇判断任务中,均存在语音邻近效应,但听觉条件下表现为语音邻近促进效应,视觉条件下表现为抑制效应。老化将使老年人的语音邻近效应发生改变,在听觉任务中高密度词引发的激活在向词汇层面传输的过程中受到削弱,高密度词对老年人的促进作用大幅降低,支持传输不足假说。视觉任务中语音邻近词无法充分激活以影响老年人的词汇识别表现,支持激活不充分理论。
其他文献
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是现代心理计量学的柱石。在IRT的应用中,往往先验性假设被试的潜在特质分布为正态分布(表示为,Gaussian IRT)。但是,许多应用情景下,正态分布假设并不成立,不合理的潜变量分布假设会严重影响被试潜在特质水平估计结果,也会导致项目参数估计不准确等严重错误。因此,研究者提出多种估计潜变量分布的IRT模型。以往研究一般使用潜变量正态
合村并居作为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战略部署,不仅能够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还能够助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从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缓解城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大规模以合村并居为核心的新农村建设热潮。而合村并居作为一项关乎农民生计的重大工程,需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了解农民全体的所思所想,方能稳妥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为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以R市环水
语义认知在语言加工中的影响一直都是心理语言学的焦点问题之一。交互激活模型和竞争理论表明,当人们在对文字进行语义加工时,语义激活不仅传播到目标词,而且传播到语义邻近词。在语义网络中,邻近词与目标词共享的语义特征越多,它们在语义表征上就越相似,在词汇级别上对目标选择的影响就越强。因此,对目标词语义邻近密度的研究有利于人们对语言加工特点的深入认识。较之于正字法和语音邻近密度,语义邻近密度的研究相对较少且
近年来,环境心理学发现大量环境问题根源于个体环境行为,并强调干预个体环境行为有助于环境治理。例如,由节俭习惯倡导培养的节俭行为能够减少能源使用,或者由能源技术开发驱动的效率行为能够提高能源利用率。然而,环境保护是一个“人”与环境复杂互动的过程,它既强调单一亲环境行为的有效实施,更需要不同亲环境行为之间的紧密联动。所以,研究环境问题需要突破“行为孤立”思维,关注行为与行为之间的潜在因果联系,即“行为
分配公正是指个体或社会以公正的方式分配资源和任务。当儿童受到不公正分配时,他们会表现出消极的情绪反应,甚至产生嫉妒心理。那么当儿童自己作为分配者时,他们会公正地分配资源吗?他们的分配行为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现实的资源分配情境往往是复杂的,儿童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来分配有限的资源。研究表明,社会关系是影响儿童分配决策的重要因素,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分配资源时均偏爱那些与他们相似度或关系亲密度较高的接受
长久以来,亲社会行为一直是社会学、心理学等众多领域的学者积极研究和探讨的主题,它是指在社会交往中人们自愿做出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促进和提高个体的亲社会行为,有助于增强社会整体的亲社会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但是,已有研究大多是从个体的角度探究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本研究尝试把个体因素与环境因素,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相结合,探讨二者相互作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此,为进一步拓展亲社会行为的研究范
随着智慧心理学的不断发展,愚蠢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发展起来,目前,研究者们在愚蠢的定义、类型、研究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愚蠢是因个体在品行或聪明才智上有所欠缺而做出的错误的、不恰当的行为,会给自己、他人甚至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不同类型的愚蠢形成原因有所不同,只有探究不同类型愚蠢产生的原因,正确认识愚蠢,才能减少愚蠢行为的发生。不仅如此,通过验证愚蠢类型,探究愚蠢评价的影响因素能
创造力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产生新颖独特且具有社会价值和适用性的产品或想法的能力。创造性思维作为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涉及诸多认知过程。认知抑制作为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在创造性思维产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认知抑制是一种个体为了保证信息加工过程的完整性而抑制无关干扰进入信息处理加工过程的认知机制。关于创造力与认知抑制的关系,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比如创造性思维的认知抑制假说、创造性思维的认知去抑制假说以及创
作为主体的人的道德之形成与发展无法脱离理性的规约与牵导。康德以其严谨邃密的理性主义哲学,揭示并阐释了道德的理性基础、理性本质、理性过程与理性指向,从而形成了独具康德特色的理性主义道德观。康德的理性主义道德观蕴含着、流溢着深刻的道德教育价值,并开辟了理性主义道德教育的研究范式,催生了层出不穷的理性主义道德教育谋划。康德的理性范畴是其全部道德哲学的核心,所折射的是道德教育的理性光芒,蕴含着对道德教育应
心理学研究者们对智慧的关注始于上世纪60年代,目前智慧心理学研究已在智慧定义、智慧类型、智慧测量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囿于智慧概念本身的复杂性,关于智慧定义和分类心理学研究者仍未达成共识。智慧评价作为智慧研究的一个方向,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基于“智慧德才一体理论”,从智慧评价角度出发,探讨公众对人慧与物慧两种智慧类型的理解,以期为智慧心理学研究提供新思路。共包含三个研究:研究1包含研究1a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