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84年开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在个别学校开始试点到如今的全面普及,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也就成了要继续探索的对象;由于社会群体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存在差异,故对学习的信息技术层次要求不同;随着年轻一代个性特征、情绪表征越来越鲜明,于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要求越来越细腻。因此,如何了解自我,制定完善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计划;如何了解学生、有效进行班级管理,因材施教;如何激发、保持班级群体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如何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等等,都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情商是指认识、调整与控制个人情绪的能力。情商比智商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爱情、婚姻、人际关系以及整个事业。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情商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也有许多教师在努力探索怎样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商,但是这类研究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着重期望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商来达到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研究的对象是单一的学生,研究的内容仅仅停留在情商的培养这个比较浅显的层次,整个活动仅处于教学活动的辅助地位,因此实际效果并不显著。因此,情商应用于教学活动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热情也不高涨。本论文以课程与教学论为基础,不但将情商的理念应用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还引入了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从教师(教学的践行者和管理者)的角度,运用情商管理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和创新职能,对整个教学过程和行为中的情商进行系统全面的管理和控制,全面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了对所提出的基于情商管理的教学理念进行实证研究,本文设计了“欢乐信息课”、“信息安全”、“音像技术”等3个教学案例。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得到了进一步地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地培养,信息技术素养得到了明显地提高。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实施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首先,教师要了解情商,透彻了解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认识他人情绪和人际关系处理的意义,实现自我情商的提高,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开展做准备。其次,教师要了解管理学,并按照管理的职能及原理,有效的融合情商和管理,使情商管理运用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具有高效性。然后,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前,教师通过一些调查问卷、诊断性测试及谈话等方式,基本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掌控学生的情感表征和学习状态,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同时,依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结合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制定教学计划。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师的领导,维持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建立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学习型组织,逐渐彰显创新精神。最后,笔者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为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研究方向。目前关于情商管理应用于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微乎其微,希望通过本文能引起更多的学校和教师的关注,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投入到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