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排斥对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自尊和拒绝敏感性的平行中介作用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i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排斥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影响个体的生理、心理、情绪和行为。研究表明,排斥导致个体四种基本需求受损,而长期受到排斥的个体则更加冷漠孤立,对排斥的信号也变得更加敏感,导致自尊建立困难和亲社会障碍。社会排斥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是多重的、复杂的,自尊和拒绝敏感性在社会排斥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机制也值得探讨。本研究分为三个子研究,研究一采用社会排斥问卷、亲社会行为量表、自尊量表和拒绝敏感性问卷对广州市2所中学1050名中学生的社会排斥、亲社会行为、自尊和拒绝敏感性情况进行调查,并使用SPSS 25.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长期社会排斥与亲社会行为、特质自尊呈现显著负相关,与拒绝敏感性呈现显著正相关;(2)特质自尊和拒绝敏感性部分在长期社会排斥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平行中介效应显著。研究二利用行为实验方法,采用社会排斥回忆范式操纵排斥感、并采用亲社会行为投射测验、状态自尊量表检验短期社会排斥、状态自尊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1)排斥组比控制组表现出更少的亲社会行为;(2)拒绝组比忽视组表现出更少的亲社会行为;(3)状态自尊在短期社会排斥和亲社会行为之间部分中介效应显著。研究三利用行为实验方法,采用社会排斥回忆范式、亲社会行为投射测验、长期排斥问卷检验长期排斥的经历在短期社会排斥对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影响,探究长期排斥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高长期排斥经历组再次经历社会排斥后,表现出更少的亲社会行为。综上,三个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特质自尊中介了“长期社会排斥—亲社会行为”的关系;(2)状态自尊中介了“短期社会排斥-亲社会行为”的关系;(3)拒绝敏感性中介了“长期社会排斥-亲社会行为”的关系;(4)长期排斥调节了短期社会排斥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社会排斥经历高的个体,被排斥后更加倾向降低自己的亲社会行为。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文以湖南武冈和常德两地的丝弦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二者地理人文环境、历史渊源、丝弦音乐形态特征以及风俗习惯、传承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比较研究,分析其音乐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特征,探究地方音乐文化与其所处环境及文化传统的紧密联系,从而进一步传承与发展当地传统音乐文化。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回顾相关研究成果,对研究的方法与步骤做综合概述。第一章:区域生态与地方人文通过区
学位
目的:职业性金属锰过度暴露是全世界锰相关产业人群面临的一大健康问题,筛选建立锰的暴露生物标志物,有助于评估和监测体内锰含量情况。本研究旨在从职业锰暴露工人的空气锰暴露水平和外周血成分中的锰水平,对锰暴露工人的锰暴露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外周血成分中最佳的锰暴露生物标志物。方法:(1)本研究是基于锰铁合金冶炼厂锰暴露工人健康队列后续随访的横断面研究。以2017年随访的810名和2018年随访的631名职
幼儿生命教育是在遵循幼儿生命特性和成长规律的前提上,为实现幼儿生命在“知情意行”上的和谐统一而围绕“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三大方面对幼儿进行有关生命的教育,帮助幼儿认识生命,关照生命,建立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为幼儿成为一个有积极生命状态的人奠定基础。而绘本具有的儿童性、哲学性、丰富性使之成为幼儿了解生命、体验生命、热爱生命的“好桥梁”。以绘本感知生命,以体验见证生命。因此,以体验式绘本教学开
近年来,高中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成为了当今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话题。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他们正处于一个身心发展趋于稳定的阶段,对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辨别和理解,是思维培养的关键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将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分了18个学习任务群,其中就包含“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此任务群提出思维培养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并且给出了明确的教学提示与指导,人们也随之越来越重视高中生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占据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解读古诗词文本,品味其语言魅力、探究其情感意蕴,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同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但是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师文本解读不到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情况,古诗词文本深层的内涵没有被很好传达与领悟。孙绍振诗歌解读理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带领学生从古诗词文本细节入手进行分析,通过挖掘古诗词隐藏的矛盾,
笔者通过对黄安伦芭蕾舞剧《卖火柴的小女孩》分析,将作品中存在的和声材料进行梳理、归纳、分类,探讨和声语汇与该作品的故事情节发展的结合方式。因这部芭蕾舞剧在演出时常常还伴随着重要的文本朗诵部分,在渲染故事情景和刻画人物心理上对整体音乐氛围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本篇论文紧紧围绕着和声与文学结合这一观点,从和声技法角度切入,总结归纳该作品在音乐创作中的和声语汇。位于和声本体分析之后的章节将密切结合故事情节的
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预后差。miRNA可通过影响基因组完整性、应激反应、细胞凋亡和转移等生物学过程,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既往研究表明,miRNA在HCC癌组织中表达异常,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至今,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HCC的研究,寻找在HCC中特异表达的基因,为HCC的诊断、
大量研究表明,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是必要的,对提高学习者使用目的语的准确性有着积极的作用(Ellis,2001)。目前,传统教学法在我国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仍被广泛应用,该方法忽视了学习者内在的信息加工认知心理,语法形态-意义匹配尚未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实现。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输入是语言学者所公认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如Krashen的输入假说(1982)和Van Patten的输入加工理论(1996